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诊断

一般根据有叶酸、Vit B12缺乏的病因及头晕、心悸、“牛肉样舌”、恶心、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呈典型的巨幼样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血清叶酸和(或)Vit B12水平降低;试验性治疗有效,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感染、出血症状等,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相似。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不低,补充无效。

2、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产生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从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根据病情严重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如畏寒、乏力、反应迟钝、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不低,补充无效。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类型

1、根据缺乏物质的种类可将巨幼细胞性贫血分为单纯叶酸缺乏性贫血、单纯Vit B12缺乏性贫血、叶酸和Vit B12同时缺乏性贫血。

2、根据病因分类

(1)食物营养不够:叶酸或Vit B12摄入不足;

(2)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子抗体形成(恶性贫血);

(3)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4)需要增加:哺乳期、孕妇;

(5)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影响等。

相关解析
李方方 主治医师

血液内科 开封市中心医院

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常规?

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常规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100fl,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不明显。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血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细胞核发育停滞,而细胞质继续发育成熟,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形成体积较正常细胞偏大的巨幼细胞,使得外周血中的血细胞减少,形成的一种贫血性疾病。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是什么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

李晖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由珠蛋白以及血红素组成,

血清铁
血清铁

铁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于机体中,是合成人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是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升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