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其发生与乳汁淤积及感染性致病菌密切相关。乳汁淤积后,可能会继发病原菌感染,从而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
基本病因
1、乳汁淤积
乳汁是理想的细菌培养基,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乳汁过多、婴儿吸乳少、乳管不通都会影响排乳,导致乳汁淤积。
2、细菌入侵
主要是由于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引起感染。细菌也可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数发生于初产妇,因缺乏哺乳的经验或不注意乳头卫生;也可发生于断奶时,因6个月以后的婴儿已长牙,容易损伤乳头。
危险因素
1、母乳喂养不当。
2、哺乳期穿紧身文胸。
3、过度疲惫或压力过大。
4、有乳腺炎既往史再次进入哺乳期。
5、哺乳期营养不良。
6、因婴儿疾病等导致母婴分离。
哺乳期乳腺炎即产褥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即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影响着哺乳期妇女的健康,甚至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临床上,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一般来说,脓肿形成之后通常需要切开引流,但引流时,多易形成乳漏。乳漏形成之后,就不能进行哺乳。那么,哺乳期乳腺炎切口引流后形成乳漏,该怎么办呢?
一、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乳汁分泌不通畅,皮肤微红或不红,食欲不振等。
2、对于化脓期患者,局部乳房开...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