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治疗原则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根据分期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Ⅰ期和Ⅱ期ROP为疾病早期,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随诊严密观察即可;Ⅲ期ROP为治疗的关键时期,可使用药物治疗、激光或冷凝治疗;Ⅳ期和Ⅴ期ROP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如果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但无ROP表现,可隔周复查1次,直到矫正胎龄42周,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Ⅰ期和Ⅱ期ROP患者需要定期随诊观察,应每周复查1次,如果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消失。随访频度应根据上一次检查的结果,由眼科医生决定,直至矫正胎龄足月,视网膜完全血管化。

药物治疗

Ⅲ期ROP患者可使用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目的是减少渗出、减轻水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常用抗VEGF药物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等。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术等。

1、巩膜环扎术对Ⅳ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Ⅴ期ROP,采用巩膜环扎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巩膜环扎术治疗目的是解除视网膜牵引,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及视网膜复位,阻止病变进展至Ⅴ期。

2、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环扎术失败及V期ROP患者,只能做复杂的玻璃体切除手术。该方法可以使视网膜得到部分或完全解剖复位,但患儿最终视功能的恢复极其有限,很少能恢复至正常视力。

物理治疗

还可以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和冷凝治疗。

1、适应症

(1)若出现Ⅲ期阈值病变,应在诊断后72小时内进行激光或冷凝治疗。阈值病变为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期,是指Ⅲ期ROP位于Ⅰ区或Ⅱ区,新生血管连续占据5个时钟范围,或病变虽不连续,但累计达8个时钟范围,同时伴附加病变(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怒张、扭曲,或前部虹膜血管高度扩张)。

(2)如果出现阈值前病变,医生可能考虑激光或冷凝治疗。阈值前病变包括:Ⅰ区的任何病变;Ⅱ区Ⅱ期ROP伴附加病变;Ⅱ区Ⅲ期ROP;Ⅱ区Ⅲ期ROP伴附加病变,但新生血管占据不到连续5个时钟范围或不连续累计8个时钟范围。

2、治疗方法

(1)激光光凝:对于阈值ROP,首选激光光凝治疗。光凝在全麻下进行,通过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在20D或28D透镜下进行,在视网膜无血管区施行800-2000个光凝点。与冷凝治疗相比,光凝对Ⅰ区ROP疗效更好,对Ⅱ区病变疗效相似,且操作更精确,可减少玻璃体出血、术后球结膜水肿和眼内炎症的发生。

(2)冷凝治疗:对阈值ROP进行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的连续冷凝治疗,可使50%患者避免发生黄斑部皱襞、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后纤维增殖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后果。冷凝治疗通常在局麻下进行,也可在全麻下操作,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通过结膜透入眼内施行40-50个冷凝点。

疾病相关 更多»
为什么会习惯性早产

习惯性早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早产,且每次早产的时间间隔在2至3周之间。这种疾病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1.子宫结构异常:子宫颈机能不全、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等子宫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在子宫内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引发早产。2.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早产。3.免疫系统异常:孕妇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攻击胎儿,导致早产。4.内分泌失调:如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早产。5.心理因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早产

江燕萍 主任医师
预防早产要注意什么

预防早产对于孕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产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预防早产的方法:首先,孕妇要多加注意饮食和营养摄入。饮食中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要均衡,尽量避免过多的咖啡因和反式脂肪酸。同时,孕妇要远离毒品、酒精和烟草。这些物质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其次,孕妇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增长。体重增长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来制定体重增长的目标。另外,孕妇要避免受到感染。感染会导致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

江燕萍 主任医师
黄斑病变吃什么好

黄斑病变是一种眼部疾病,通常发生在中年或老年人身上,会导致视网膜中央部位的黄斑区域受损,从而影响视力。对于黄斑病变患者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减缓病情进展和维持视力健康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适合黄斑病变患者的营养食物:1.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对保护黄斑区域健康非常重要。建议增加食用菠菜、甘蓝、玉米、番茄等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蔬菜和水果。2.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是强效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减轻黄斑病变的症状

孙川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