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与其他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相似,主要包括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性因素,药物中毒、手术损伤等医源性因素。此外,部分研究表明该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1、病理性因素
(1)心脏病变: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炎、心内膜炎、多发性肌炎、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伴钙化、心脏肿瘤(特别是心包间皮瘤)等。
(2)其他:如原发性高血压病,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黏液性水肿等。
2、医源性因素
(1)药物中毒:如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手术损伤:在某些心脏术后、导管消融术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可能会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先天因素
目前认为,先天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较少见,可能为基因突变,可也能与遗传有关。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问题而导致心脏跳动不正常的情况。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治疗,而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需要医学干预。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植入起搏器。药物治疗包括利多卡因、维拉帕米等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的传导节律来改善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植入起搏器是在心脏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中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通过电刺激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