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

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根据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肿块等,部分患者可有膀胱或直肠受压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困难等症状;结合相关的免疫组化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等疾病。

鉴别诊断

1、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

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有较多厚壁血管形成的裂隙,瘤细胞与邻近子宫肌壁平滑肌细胞有不规则延伸、移行,但无浸润性生长,无坏死,免疫组化desmin和SMA阳性远高于ESS。现认为CD10是鉴别ESS和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有效标记物,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多为阴性。

2、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

ESN是子宫肌壁内孤立的结节,边界清楚,与邻近子宫肌层有推挤性界面,无坏死、脉管内瘤栓和间质玻璃样变性,肿瘤无肌层内浸润,即使有浸润,也限于3mm范围内。子宫内膜癌增殖抗原抗体1(MIB-1)、ER、PR可用于鉴别。MIB-1在ESS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SN,但ER的阳性表达率却往往低于ESN。免疫组化检查可帮助鉴别本病。

3、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

瘤细胞呈梭形、圆形,常为巢状或片状排列,缺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围绕在癌巢周围,免疫组化CK(+)、EMA(+)、Vimentin(-)可帮助鉴别。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类型

1、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大体见肿瘤呈息肉状或结节状,突向宫腔或侵及肌层,但边界欠清。镜下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入肌层肌束间,细胞形态大小一致,无明显的不典型和多形性,核分裂象一般<10/10HPF,无坏死或坏死不明显。有向宫旁组织转移倾向,较少发生淋巴及肺转移。复发迟,平均在初始治疗后5年复发

2、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大体见宫壁有多发性息肉状赘生物,侵入宫腔。镜下见肿瘤细胞缺乏均匀一致,具有渗透样浸润性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通常>10个/10HPF。易子宫外转移,预后差。

3、未

疾病相关 更多»
子宫后位怀孕显怀吗

子宫后位怀孕后,若胎儿发育正常且孕妇体型适中,通常会在孕中期后逐渐显怀;若孕妇体型偏瘦、骨盆较宽或胎儿发育较小,可能显怀较晚或不明显。子宫后位本身不影响胎儿发育,显怀主要与子宫位置随孕周增长逐渐前移有关。孕早期子宫尚未明显增大,无论前位还是后位均不易显怀;进入孕中期后,随着胎儿生长和羊水增多,子宫逐渐突出盆腔,后位子宫会因重力作用或韧带牵拉向前移动,此时若孕妇腹部脂肪适中、子宫前移明显,就会逐渐显现出孕肚

余自淑 副主任医师
人流多久排除子宫粘连

人流后通常需1-3个月排除子宫粘连,具体时间因个体恢复情况、术后护理及症状表现而异。若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月经在40天左右恢复且量、周期与术前一致,无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一般1个月左右可初步排除粘连;若术后恢复较慢,月经延迟但量正常,或伴有轻微腹痛,需2-3个月观察;若月经持续不来、量极少(减少1/3以上),或月经前/期间腹痛剧烈,需立即就医排查粘连。子宫粘连的发生与子宫内膜损伤程度、术后感染风险及修复能力密切相关

范良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分娩
剖腹产 肩难产 无痛分娩 引产 产力异常性难产 阴道分娩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