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手术治疗是ESS主要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病理类型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术后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主要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出现子宫外转移的晚期患者可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等。此外,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靶向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值得期待。

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多阳性,对于受体阳性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有较好的反应。常用孕激素类药物有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己酸孕酮等。

手术治疗

1、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虽然较低,预后较好,但手术范围仍应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对年轻患者也不宜保留卵巢。因肿瘤易向宫旁及附件浸润,宫颈受侵也不少见,复发率也高,且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保留卵巢,其分泌的性激素可能刺激隐匿的肿瘤生长。因此,不宜缩小手术范围。有人认为,对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即使发生广泛转移,仍应将病灶尽可能切净,肺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预后良好。

2、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效果不好,因此,对晚期患者可做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

放化疗

1、放疗

一般认为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预防盆腔复发,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治疗方法多采用盆腔外照射和阴道内放射。

2、化疗

化疗药物可单用或联合,推荐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等,单用药以多柔比星疗效较佳。

其他治疗

ESS的靶向治疗一直被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仅见个案报道。2017年美国NCCN指南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帕唑帕尼、索拉菲尼、伊马替尼等。帕唑帕尼是第一个被批准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靶向药物。有研究表明,应用帕唑帕尼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疗效。

相关解析
居宝芹 主任医师

妇产科 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怎么治

低等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肿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后,患者可有阴道出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需要进行清宫手术。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病理状况。

观看问答
王坤 主治医师

肿瘤内科 宿州市立医院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怎么治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这个肿瘤进展较快死亡率较高,早期的这个疾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后,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出血,行彩超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诊断上需要行诊断性刮宫。术后的病理可以明确诊断,这个疾病的治疗,主要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病理情况,进一步需要行放射治疗。

观看语音
疾病相关 更多»
子宫后位怀孕显怀吗

子宫后位怀孕后,若胎儿发育正常且孕妇体型适中,通常会在孕中期后逐渐显怀;若孕妇体型偏瘦、骨盆较宽或胎儿发育较小,可能显怀较晚或不明显。子宫后位本身不影响胎儿发育,显怀主要与子宫位置随孕周增长逐渐前移有关。孕早期子宫尚未明显增大,无论前位还是后位均不易显怀;进入孕中期后,随着胎儿生长和羊水增多,子宫逐渐突出盆腔,后位子宫会因重力作用或韧带牵拉向前移动,此时若孕妇腹部脂肪适中、子宫前移明显,就会逐渐显现出孕肚

余自淑 副主任医师
人流多久排除子宫粘连

人流后通常需1-3个月排除子宫粘连,具体时间因个体恢复情况、术后护理及症状表现而异。若术后身体恢复良好,月经在40天左右恢复且量、周期与术前一致,无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一般1个月左右可初步排除粘连;若术后恢复较慢,月经延迟但量正常,或伴有轻微腹痛,需2-3个月观察;若月经持续不来、量极少(减少1/3以上),或月经前/期间腹痛剧烈,需立即就医排查粘连。子宫粘连的发生与子宫内膜损伤程度、术后感染风险及修复能力密切相关

范良生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分娩
剖腹产 肩难产 无痛分娩 引产 产力异常性难产 阴道分娩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