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患者存在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溃疡,并伴有内脏的活动性结核,结核杆菌检查阳性,结合病理检查等,通常诊断不难。但需与急性女阴溃疡、白塞综合征、梅毒性溃疡等同样以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急性女阴溃疡
病程短而急,溃疡较大,但基底光滑平整,疼痛剧烈,溃疡分泌物中可查到粗大杆菌,可自愈,患者无内脏结核。
2、白塞综合征
患者有阿弗他口腔炎、眼部疾患及阴部溃疡,并发结节性红斑,反复发作。患者无内脏结核。病理改变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形成的非特异性溃疡。
3、梅毒性溃疡
溃疡边缘锐利如凿状,质硬,基底有坏死组织及树胶样分泌物,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病理改变为梅毒性肉芽肿伴闭塞性血管内膜炎。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袭人体的不同途径,通常可将结核性溃疡分为:
1、原发性结核性溃疡
是由于皮肤或黏膜伤口感染结核杆菌,导致的溃疡性皮肤结核。
2、继发性结核性溃疡
是由于体内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疾病蔓延,累及皮肤或黏膜,而导致的溃疡性皮肤结核。
胃溃疡并非胃癌早期,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是胃黏膜受到自身消化或其他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溃疡,而胃癌则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等。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但当上述因素持续存在时,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受损,导致溃疡形成。大多数胃溃疡经过规范的治疗和合理的饮食生活调理是可以治愈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存在的胃溃疡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溃疡结肠炎正确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不是大病,它是一种发生于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等。虽然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外,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经历较严重的并发症,但总体来说,它并不直接威胁生命,因此不被视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