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居住史、旅游史、伤寒和副伤寒患者的接触史、症状开始及持续时间、症状发生后的用药史。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参照患者血、尿液、骨髓、粪便等检查结果,辅助配合血清学检查,通常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伤寒的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当地的疫情,是否有过伤寒史,最近是否与此类疾病患者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临床症状及体征

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3、实验室依据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试验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有时伤寒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一些疾病相似,需鉴别以明确诊断。

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有高热、头痛、白细胞减少等伤寒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起病急,咽痛、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明显,没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病程不超过1周~2周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2、细菌性痢疾

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腹痛以左下腹为主,伴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白细胞升高,粪便可培养到痢疾杆菌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3、疟疾

是由因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患者有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与伤寒相似。可借助患者寒战明显、体温每天波动范围较大,退热时出汗较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等临床特点与之相鉴别。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患者有高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相似表现。依据患者可有胆道、泌尿道或呼吸道等原发性感染灶存在,寒战明显,弛张热多见,常有皮肤瘀点、瘀斑,血培养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5、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患者有长期发热、白细胞降低等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常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患者接触史,发热不规则、伴有盗汗,X线胸部照片或CT可见粟粒性结核病灶等临床特点与伤寒鉴别。

伤寒与副伤寒的类型

1、伤寒根据不同的发病年龄、机体免疫、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感染数量以及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的早晚等因素,可分为:

(1)典型伤寒:症状明显,病程1周~5周,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之后可逐渐出现肝脾肿大、玫瑰疹、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痛等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时还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等。但由于多数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菌治疗,故目前典型表现患者较少见。

(2)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周~2周可恢复健康。多见于儿童或者发病初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以及曾经接受过伤寒菌苗预防的患者。由于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出现漏

相关解析
周利军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伤寒和副伤寒都是人们在不经意间感染了风寒导致的,而两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不同的细菌而导致的传染病,具体的诊断标准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化验检查,明确引起病症的具体病菌,从而有效治疗,建议患者在寒冷的天气出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的工作,日常注意多喝白开水。

观看问答
龙振昼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宁德市闽东医院

甲型副伤寒诊断方法

伤寒热(typhoid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typhoid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A)引起,即临床常见的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在我国流行状况

我国从1995年起在江西等地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甲型副伤寒发病在我国逐年上升,到1999年,广西、浙江、贵州、广东等...

观看文章
黄茂辉 主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上饶市人民医院

副伤寒怎么诊断

副伤寒是指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一个急性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副伤寒甲乙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情更轻。其副伤寒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与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出现一些副伤寒的症状,包括肝脾肿大、持续的高热、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玫瑰疹等相关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血常规通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以及粪便和血培养出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确诊。如果可以进行骨髓培养,培养出的阳性率较血培养更高。

观看语音
疾病相关 更多»
蒲公英龙胆草垂盆草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龙胆草、垂盆草均为归肝胆经的清热类中药,三者合用可协同发挥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火旺等症的辅助治疗。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含蒲公英甾醇、菊糖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改善湿热黄疸、目赤肿痛、乳痈肿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曾科学 主任医师
车前子与癌前病毒关系

车前子与癌前病毒无直接关联,其核心功效为利尿通淋、清热化痰、明目止泻,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湿热环境、改善代谢功能间接辅助预防肿瘤发生,但无法直接抑制或清除癌前病毒。车前子性寒,归肝、肾、膀胱经,其利尿作用可促进体内湿热毒素排出,减少痰湿淤积,从而降低因湿热内蕴导致的细胞异常增生风险。例如,动物实验显示车前子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稀释致癌物浓度、缩短肠道接触时间有关

曾科学 主任医师
西洋参菊花金银花泡水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菊花、金银花三者搭配泡水,具有辅助降血糖、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的综合作用,但其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根据个体体质和需求合理饮用。该组合的功效主要源于各成分的活性物质。西洋参含人参皂苷,能调节血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缓解疲劳;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可促进胰腺细胞修复,辅助降低血糖;菊花则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抗氧化、舒缓肝火,三者协同可增强清热降火效果。此外,西洋参的免疫调节作用与金银花的抗菌抗炎特性结合,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

曾科学 主任医师
鹅肠草的功效与作用

鹅肠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在药用和食疗方面有一定作用。鹅肠草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乳痈、肠痈等热毒病症,能帮助清除体内热毒,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散瘀消肿的作用则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有一定疗效,可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此外,鹅肠草还可作为野菜食用,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不过,使用鹅肠草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药用时应遵循医生指导,根据具体病情合理使用。在野外采摘鹅肠草时,要注意辨别,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

曾科学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