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因

基本病因

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发育尚不完善,屏障功能较差,皮肤柔软且娇嫩易受损;同时患儿经常仰卧,受大小便浸渍、被服和哭吵乱动时摩擦等,可引起局部皮肤损伤,从而导致细菌侵入。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皮下组织广泛性炎症和坏死,少数患者的局限能力较强,可形成脓肿。病原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表皮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来源于产房、新生儿室的用具以及工作人员中带菌者。

危险因素

1、新生儿常在出生后6~10天发病。

2、冬季更容易发病,在我国北方寒冷地方发病率较高。

3、孕妇生产环境不卫生。

4、新生儿室的环境被污染。

5、密切接触新生儿皮肤的物品(如衣物、纸尿裤等)不干净或质地过硬。

6、新生儿爱哭闹乱动,过度摩擦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7、家长没有及时换纸尿裤,大小便浸渍易损伤皮肤。

8、和新生儿接触的工作人员携带细菌,可能使新生儿感染。

相关解析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因

新生儿皮下坏疽又叫新生儿蜂窝织炎,是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新生儿皮下坏疽起病急,病变发展快,短时间内病变范围迅速扩散,患儿常有哭闹,拒食,发热等症状,也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引发新生儿皮下坏疽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

1、皮肤防御能力差。因为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发育不成熟,皮肤防御能力及对炎症的反应能力较低,全身免疫能力差,淋巴结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不易保持清洁,故会因粪便浸渍和皮肤擦伤,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而引起感染。因此偶发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发病后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发展及蔓延,病情发展快。

2、细菌感染。新生...

观看文章
关景涛 主治医师

骨科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医院)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因

新生儿皮下坏疽,其病因有细菌感染,物理性的局部刺激。比如像衣服的摩擦,大小便的浸渍或哭闹、躁动等都可以诱发局部的皮肤的损伤,使得细菌侵入到新生儿的皮下。此外皮肤的防御能力差,也是导致新生儿皮下坏疽的常见病因。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急性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大多数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发病后皮下组织广泛坏死。

观看语音
疾病相关 更多»
真皮层在皮下多少mm

真皮层距离皮肤表面约0.3-3mm,其厚度因身体部位、年龄、性别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如眼睑处真皮层较薄,而背部、手掌等部位较厚。真皮层位于表皮下方,是皮肤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乳头层和网状层组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真皮层厚度差异显著:眼睑、外阴等部位的真皮层厚度约0.3-0.6mm,属于较薄区域;背部、足底、手掌等部位因需要承受摩擦或压力,真皮层厚度可达1.5-3mm。此外,年龄增长会导致真皮层胶原纤维流失,厚度可能略微变薄;男性真皮层通常比女性厚约20%-30%

王霞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头部有血肿多久会消失

新生儿头部较小的血肿约2-4周,较大的血肿要1-3个月,特殊情况消失时间会延长,具体血肿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与血肿的大小、类型及新生儿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关,可分为以下情况:1.较小的血肿:若血肿体积较小,多数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周逐渐被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2.较大的血肿:对于体积较大的血肿,吸收过程可能较慢,可能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吸收期间,血肿可能会先经历机化(形成较硬的结块),随后逐渐软化并被吸收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肚脐有点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肚脐有点出血,可以通过保持冷静并观察、正确清洁消毒、保持肚脐干燥、避免衣物摩擦等方式处理。1.保持冷静并观察:发现新生儿肚脐出血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影响对宝宝的照顾。仔细观察出血的量、颜色和频率。如果只是少量渗血,颜色鲜红,且很快停止,一般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呈持续滴落状,或者出血颜色暗红、伴有异味,应立即就医。2.正确清洁消毒:准备无菌棉签、75%酒精或碘伏。清洁消毒前,家长要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宝宝肚脐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胎儿疾病
血友病 白化病 马凡氏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 半乳糖血症 唐氏综合征
母婴传播疾病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水痘 风疹 弓形体病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