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起病急,病变发展快,数小时内可明显扩散。局部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发硬、温度增高,好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多见于臀部和背部,也可发生在枕部、颈部、骶部、会阴等部位。还可有哭吵、拒食、发热、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1、局部症状
(1)典型表现为皮肤片状红肿,温度增高,质地稍硬,毛细血管反应明显,周围界限不清。
(2)病变可迅速向四周扩散,中央部位的皮肤渐变为暗红、紫褐色,质地较软,有漂浮感,少数患儿积脓稍多时有波动感。
(3)晚期患儿皮肤呈紫黑色,甚至溃破有稀薄脓液流出。
2、全身症状
患儿可有哭吵、拒食、发热等症状,体温多数在38℃~39℃,甚至可达40℃,还可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合并败血症时,表现为嗜睡、体温不升、唇周青紫、腹胀、黄疸(如皮肤、黏膜发黄)。
并发症
晚期患儿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和肾衰竭而导致死亡。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新急性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而且是属于生儿期特有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皮下坏疽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病症多发部位处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尔也会出现病发在枕部,肩腿和会阴部的情况。新生儿发病后会出现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发展及蔓延,而且一旦患病,皮下坏疽的病情发展极快,潮冷地区较干燥地区发病率高,冬季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季节。
以下来介绍一下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主要发生在身体受压部位,臀部和背部发生可能性最高。主要体现为:
①起病急,会出现局部肤温增...
观看文章真皮层距离皮肤表面约0.3-3mm,其厚度因身体部位、年龄、性别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如眼睑处真皮层较薄,而背部、手掌等部位较厚。真皮层位于表皮下方,是皮肤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乳头层和网状层组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真皮层厚度差异显著:眼睑、外阴等部位的真皮层厚度约0.3-0.6mm,属于较薄区域;背部、足底、手掌等部位因需要承受摩擦或压力,真皮层厚度可达1.5-3mm。此外,年龄增长会导致真皮层胶原纤维流失,厚度可能略微变薄;男性真皮层通常比女性厚约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