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主要侵犯近端骨骼肌群,表现为明显的肌无力,患者走路和持物困难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肌肉萎缩。严重的急性类固醇肌病者还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典型症状
1、慢性类固醇肌病
(1)四肢无力:患者出现四肢无力、肌力减弱,一般呈对称分布。首先出现于下肢近端,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最后累及肢体远端肌群。患者可出现抬腿及站立困难,无法举手、持物等。
(2)肌肉萎缩:慢性类固醇肌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肌肉萎缩,病变的肢体从肉眼看要比正常的肢体细。
(3)其他表现: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库欣综合征表现(如满月脸、水牛背等)。
2、急性类固醇肌病
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肌无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大多数患者停药后数周好转,少数患者肌无力可持续1年左右。
并发症
类固醇肌病可并发严重感染、肌无力危象、继发性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类固醇肌病主要指的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也叫做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的肌病。类固醇肌病可以分为慢性或急性的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比急性更加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主要的表现是盆带的肌无力,并渐渐的发展,最后会累及到四肢近端的肌群和肩胛带肌。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慢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慢性类固醇肌病可以在停药后的数月或数周就到达恢复状态,当使用含氟制的患者改用非氟制剂以后肌无力的症状就会出现相应的缓解。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停药后的数周就会出现好转的迹象,存...
观看文章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