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胰腺炎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在除外其他急腹症时可以进行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胆道蛔虫症、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如下:1、急性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2、血、尿或腹水中淀粉酶增高。

3、影像学检査或病理见到胰腺炎症、坏死、出血改变。

4、除外其他急腹症。

鉴别诊断

临床应做鉴别的疾病有儿童有胆道蛔虫症、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等。通过进行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或CT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类型

根据胰腺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两型:1、水肿型胰腺炎胰腺部分或全部充血水肿体积增大,血液及尿中淀粉酶增高,临床以此型多见,约占85%~95%。

2、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大量胰液流到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作用于脂肪组织,造成广泛脂肪坏死,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摄取血中钙质形成灰白色钙化灶,并导致血钙显著降低而出现手足抽搐。部分严重病例胰岛大量破坏,可影响糖代谢。

疾病相关 更多»
胆囊炎能喝牛奶吗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能喝牛奶,而在缓解期且无不适症状时通常可以喝牛奶。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处于炎症充血、水肿状态,胆汁分泌和排出功能受阻。牛奶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需要胆汁参与。此时喝牛奶会刺激胆囊收缩,但因胆汁排出不畅,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而在胆囊炎缓解期,患者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胆囊功能相对稳定。适量喝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对身体有益。不过,也要注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因为高脂肪的牛奶仍可能刺激胆囊收缩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清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AMY)可由唾液腺以及胰腺所分泌,属于糖苷链水解酶,是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也是一种水解酶,有一定的有催化作用,能催化

血清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

脂肪酶是一组特异性较低的脂肪水解酶类,主要是胰腺分泌的,其次为胃及

疾病专区 更多»
中毒
马钱子中毒 吗啡类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 半夏中毒 苯海拉明中毒 吡唑酮类中毒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