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痰饮的症状

一般可表现为咳痰,喉中痰鸣,胸闷,苔腻,脉滑等。根据痰饮停留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典型症状

1、痰饮

(1)脾阳虚弱证:胸胁胀满,心下胃脘部闷堵感,胃中有振水音,腹部喜手捂住而怕凉,呕吐清水痰涎,饮后容易呕吐,口渴但不想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不成形,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2)饮留胃肠证:心下胃脘部坚硬、胀满或痛,腹泻,腹泻后舒服,或有水声在肠间沥沥作响,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2、悬饮

(1)邪犯胸肺证:自觉时冷时热,体温忽高忽低,汗少,或发热,出汗后体温仍高,咳嗽,痰少,胸胁有刺痛,呼吸、身体转侧疼痛加重,心下胃脘部有硬物,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2)饮停胸胁证:胸胁疼痛,咳嗽可引起疼痛,咳嗽,气喘,呼吸急促不能平卧,一侧肋间胀满,甚至可见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3)络气不和证:胸胁刺痛或灼痛,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咳嗽,严重者病情迁延,阴雨天加重,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4)阴虚内热证:咳呛,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3、溢饮表寒里饮证:自觉身体沉重而疼痛,甚至水肿,怕冷、加衣盖被不缓解,无汗,或有咳喘,痰多,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咳嗽,喘憋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病势缠绵,天冷受寒后加重,甚至引起脚肿。平日不发作,发作时时冷时热、背痛、腰疼、身体振振抽动,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2)脾肾阳虚证:喘息急促,活动时加重,心悸,气短,痰多,食少,胸闷,怕冷,精神不振,少腹部发紧疼痛,自觉脐下跳动,小便不出,足背浮肿,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并发症

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涉及的脏腑较多,尚未有明确的资料表明其并发症状。

相关解析
张英泽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分泌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痰饮的八大症状

痰饮的症状有咳嗽和咳痰,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胸部发闷。要是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有可能会导致病症有所加重,从而就会影响食欲,身体也会处于极度消瘦的状态。痰饮主要是属于中医上面的说法,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正常所引起,对于症状比较严重者,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给予规范性治疗。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痰饮是什么意思

痰饮是一种中医术语,通常指由于肺热、脾虚或肾阳虚导致体内湿热内生,引起痰液存留在肺部或肺与脾胃之间,出现咳嗽、咽喉炼痰、痰多黏稠等症状。在中医诊断中,痰饮属于痰湿病症范畴,具有湿热重的特点,需要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痰饮的成因主要是体内湿热积聚,加之脾胃功能失调,痰液不能正常消化排出,最终形成痰饮。一般来说,痰饮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一定的关联,如暴饮暴食、常吃油腻、辛辣食物等都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痰饮

陈柳丹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