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耳内流脓、耳痛等症状的耳疖、耳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症状
主要发病表现为耳内流脓、耳痛、听力下降等,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2、体征
初起鼓膜色红、完整,随后出现鼓膜紧张部穿孔,日久可见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孔,且透过穿孔可见鼓室的肉芽或灰白色胆脂瘤。
3、检查
耳部X线、耳部CT、耳镜检查、血常规、血糖检查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耳疖与聤耳
二者皆有耳痛、耳内流脓的表现。耳疖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出现局限性红肿,隆起圆形如椒目的肿块,按压耳屏时耳痛加重,出现耳内流脓,脓液分泌物少且无黏性。聤耳主要为中耳内鼓膜穿孔、耳痛明显,以及耳内流脓,脓液分泌物较多且有黏性。
2、耳疮与聤耳
二者都以耳部疼痛、流脓为特征。耳疮为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以及耳部疼痛,病情迁延,出现结痂和碎屑。聤耳主要为中耳内鼓膜穿孔、耳痛明显、耳内流脓、听力下降。
1、风热外侵
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或有耳内流脓,鼓膜色红,或鼓膜穿孔流脓,伴有发热,怕风寒,头痛,鼻塞不通,流鼻涕,咳嗽,全身不适,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肝胆湿热
主要表现为耳痛剧烈,疼痛牵引面部及大脑,鼓膜色红,或鼓膜穿孔,耳内脓出量多,脓色黄稠或带红色,耳聋,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小儿可见高热、啼哭、拒食、烦躁不安、突然昏厥等症状。
3、脾虚湿困
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日久不愈,脓液清稀,量较多,无臭味,多呈间歇性发作,听力下降或有耳
耳道内针刺性不间断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关信息:1.外耳道感染: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炎症,通常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感染可能导致耳道红肿、疼痛、瘙痒和分泌物增多。2.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腔的炎症,可能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除了耳道疼痛,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和发热等症状。3.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和硬结
耳内镜微创技术有风险。通常情况下,耳内镜微创技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或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此外,由于耳内镜需要插入耳朵,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或疼痛的情况。因此,在选择进行耳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时,需要仔细考虑风险和益处。另外,患者在接受耳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时,也需要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护理,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和配合也是减少风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