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原则
1、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2、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有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
(1)便血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此时常被误认为“痨疮”。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中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为便秘,同时肛门内有不适或下坠感。
(3)大便变形病程后期因肠腔狭窄,粪便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象。
(4)转移征象首先是直接蔓延,后期穿过肠壁,侵人膀胱、阴道壁、前列腺等邻近组织若侵及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及尿痛、尿频。侵及骶前神经丛时,在直肠内或骶骨部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下腹部、腰部或下肢放射。另外,可经淋巴向上转移至沿直肠上静脉走行的淋巴结。10%-1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过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出现肝肿大、腹水和黄疸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诊断依据
1、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2、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有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
(1)便血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此时常被误认为“痨疮”。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中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为便秘,同时肛门内有不适或下坠感。
(3)大便变形病程后期因肠腔狭窄,粪便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象。
(4)转移征象首先是直接蔓延,后期穿过肠壁,侵人膀胱、阴道壁、前列腺等邻近组 织若侵及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及尿痛、尿频。侵及骶前神经丛时,在直肠内或骶骨部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下腹部、腰部或下肢放射。另外,可经淋巴向上转移至沿直肠上静脉走行的淋巴结。10%-1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过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出现肝肿大、腹水和黄疸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鉴别诊断
1、直肠息肉无痛性便血,量时多时少,少夹黏液,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可见有蒂或无蒂肿物,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2、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血便,或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或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无明显肿物及肠腔狭窄,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痢疾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抗痢疾治疗效果显著。
混合痔注射治疗一般需要注射3-5针,具体针数根据痔核大小和数量而定。这是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标准操作范围,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可避免药物过量带来的并发症。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每个痔核通常需要注射1-2针,较大痔核可增加至3针。注射点选择在齿状线上方1-2cm的黏膜下层,呈扇形分布。常用5%苯酚植物油或聚桂醇作为硬化剂,每针注射量严格控制在0.5-1ml。对于多发性混合痔,单次治疗总针数不宜超过5针,总药量不超过4ml,以免引起组织过度反应。治疗时需注意进针角度保持在30-45度,确保药物注入黏膜下层
痔速宁片消除或缩小痔核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1至4周,具体时长受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痔速宁片是一种具有解毒消炎、止血止痛、退肿通便和收缩痔核功效的中成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充血水肿来缓解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内痔或外痔,若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规范服药且配合饮食调整,可能在1至2周内感觉到痔核缩小,疼痛、出血等症状得到缓解。但对于病情较重、痔核较大或存在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如伴有严重静脉曲张或组织增生,药物需更长时间逐步改善局部病理状态,可能需要连续服用2至4周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