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僵常因在寒冷环境(<﹣5℃)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保暖御寒措施不足引起,导致体温过度。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事故性低体温、继发性低体温、人工低体温。
基本病因
1、事故性低体温
意外事故所致体心温度低于35℃,包括冷空气暴露引起的陆地型低体温和冷水浸泡引起的浸泡型低体温。
(1)陆地型低体温:常见于冬季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条件下,以及极地探险、冬季登山、滑雪等发生意外事故时。
(2)浸泡型低体温:多见于船舶、飞机失事引起的海难,车辆倾覆落水等情况。
2、继发性低体温
代谢异常、营养不良、脑卒中、败血症、严重烧伤或创伤、药物中毒等导致机体体温调节能力减弱时,轻度冷暴露即可引起继发性低体温。
3、人工低体温
人为采取某些措施所致的低体温,如临床低温麻醉。
危险因素
年老体衰、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及合并慢性疾病的人群在低室温下更容易发生冻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