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脾的症状可因病理变化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这主要取决于脾蒂有无扭转和扭转的程度。慢性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仅表现为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肿物,急性患者可因为邻近脏器被牵扯或其脱垂所在周围器官被压迫而产生一些症状,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如果游走脾发生扭转则可产生其他不同的表现,如剧烈腹痛、胃出血、急慢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典型症状
1、腹部肿块
如果脾周围无支撑而脾活动度大时,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也可能发觉腹内有能移动的肿物,严重者甚至可感觉左上腹有不适或疼痛,卧床时消失,起立时加重。这多由于反复的脾扭转和自行校正引起的脾充血,临床上这种症状最为常见。
2、胃部牵涉症状
脾若压迫或牵拉到胃,可造成胃的扩张、扭转、下垂以及胃憩室,可出现恶心呕吐、胀闷和嗳气等现象,甚至还可以引起胃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胃静脉曲张和胃出血。
3、肠道牵涉症状
压迫肠道者可引起急、慢性的机械性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腹胀甚至停止排便、排气。
4、压迫症状
压迫盆腔者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或便秘症状;压迫膀胱或子宫者可有排尿困难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5、其他
部分患者有尿潴留、便秘、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脾囊肿和淋巴瘤以及胰腺炎和坏死等。
并发症
1、坏死或脾脓肿
如果脾蒂未能有效对抗脾扭转,长时间脾血管的完全阻塞可以引起出血性梗死、被膜下出血,脾实质出血及退行性囊性变等改变,最终可以导致脾坏死或者脾脓肿。
2、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脾脏的压迫或牵拉可造成胃的扩张、扭转、下垂以及胃憩室,引起胃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胃静脉曲张和胃出血。
3、急慢性胰腺炎及胰尾扭转后坏死
胰尾位于腹腔,容易和脾脏一起扭转,发生急慢性胰腺炎及胰尾扭转后坏死。
4、肠梗阻
脾脏或脾蒂若压迫结肠或小肠则可以引起结肠下垂、结肠憩室、小肠梗阻等。
5、部分或完全性胃扭转
由于脾脏离开原位置,部分胃体可移入脾窝引起胃腔扩张,合并膈疝患者容易伴发胃扭转。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人参归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主要在于成分、功效侧重和适用人群。1.成分差异:人参归脾丸含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人参补气作用更强,适合气血两虚较重的患者。归脾丸主要含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等,党参补气较温和,更适合轻中度心脾两虚者。2.功效侧重:人参归脾丸偏重补气养血,对气血不足、体虚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改善更明显。归脾丸侧重健脾养心,对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心悸健忘等心脾两虚症状效果更佳。3.适用人群:人参归脾丸适合气血双亏、术后体弱或长期疲劳者。归脾丸比较适合思虑过度、睡眠差、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