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
血色病的病因

原发性血色病的基本病因为基因突变,而继发性血色病的基本病因有铁吸收过多、因治疗贫血而给予的外源性铁和反复输血。亲属患有血色病、患有血红蛋白病或需要输血及补铁的患者、慢性肝病患者患血色病的风险增加。

基本病因

1、基因突变

原发性血色病主要为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突变基因有HFE基因、HJV基因、TfR2基因、SLC40A1基因等。

2、铁吸收过多

血红蛋白病(如:镰形红细胞病、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体内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导致铁吸收过多。

3、铁摄入过多

过多食用含铁的药物和食物。

4、反复输血

每单位血可提供约250mg铁,当输血超过40U时,组织可出现明显的铁沉积。

危险因素

出现以下情况,患病风险增加:

1、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血色病。

2、患有血红蛋白病(如镰形红细胞病、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期输血或补充铁剂的患者。

3、慢性肝病的患者。

4、大量饮酒者。

相关解析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病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什么是遗传性血色病

遗传性血色病是铁代谢异常的遗传病。有六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一种与HFE基因有关,另外五种是罕见的类型,其特征是铁吸收过量,导致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破坏,可并发心肌肥厚、心肌病、腹痛、关节炎、软骨钙沉积、肝细胞功能障碍、肝硬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糖尿病,脑垂体衰竭经常会导致睾丸萎缩时性欲的丧失。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艾滋病核酸检测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核酸检测的窗口期通常为7-14天,即感染后7天左右部分人可检出病毒核酸,14天内绝大多数感染者能被准确检测到。相比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RNA来判断感染,其窗口期较短是因为病毒复制速度快,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血液中病毒载量即可达到检测下限。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毒复制延迟,因此医学上通常以14天作为保守窗口期上限,确保检测准确性

李晖 主任医师
糖尿病微创手术是真的吗

糖尿病微创手术在特定情况下是真实存在的,但目前主要适用于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所有糖尿病都适用。糖尿病微创手术多指代谢手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调节激素分泌和血糖代谢。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病程较短、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可能实现血糖长期缓解,但手术有严格适应证:BMI≥32.5且合并糖尿病,或BMI≥27.5但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1型糖尿病、晚期2型糖尿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者不适合

邓春颖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清铁
血清铁

铁是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于机体中,是合成人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是脂肪组织中分解产生的一种能源物质,脂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又名运铁蛋白(TRF),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

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或ferritin

铁饱和度
铁饱和度

铁饱和度一般是指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能力的比值,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