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通常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块状肾相对少见,可有腰痛和消化道症状。两肾广泛融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分叶状块,通常上升仅达骶岬水平,许多仍停留在盆腔内。因此,在下腹部或盆腔内可扪及实质性肿块,表面结节状。尿路造影示两肾融合成圆形块影,位置较低,肾盂肾盏形态不规则,输尿管变短。B超示两肾呈块状融合。
2、盘状肾为两肾的上下极或内侧融合,形成一个边缘厚、中间薄的盘形肿块,临床表现与马蹄形肾相似。但多位于骶岬前或骨盆内。尿路造影示肾影呈盘形,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输尿管行径反常。B超及CT检查显示两肾呈盘形融合的畸形影像。
3、乙状肾为一侧肾上极与对侧肾下极相融合,可在腹部触及肿块。尿路造影示肾影呈“乙”字形,两肾长轴平行,肾盂肾盏旋转反常,肾盂饱满。B超和CT检查显示两肾呈“乙”字形融合的畸形影像。
4、腹腔肿瘤可表现为腹部肿块。但往往有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变形或充盈缺损;腹部CT检查可发现腹腔肿块;而尿路造影显示泌尿系统正常。
两侧肾的下边或者上边在身体正中线融合,就叫做蹄铁型肾。蹄铁型肾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发生于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如果有泌尿系统感染,积水,结石,严重压迫症状的时候,可以采取抗感染或者手术治疗。没有感染不需要治疗的。
白芨在正常剂量下使用对肾脏的直接危害较小,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存在潜在损伤风险。白芨作为中药材,其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然而,其代谢产物需通过肝脏分解和肾脏排泄。若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因代谢产物蓄积导致肾脏超负荷运转,进而引发肾功能异常。尤其对于已有肾脏疾病或代谢功能较弱的人群,这种风险更为显著。此外,白芨的收敛作用可能干扰凝血功能,与抗凝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间接影响肾脏血流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