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各有不同。
致病因素: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机体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血小板生成不足,导致血小板减少。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1)遗传性TTP
是由ADAMTS13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2)获得性TTP
1)获得性TTP:原发性TTP患者存在抗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自身抗体,或存在抗CD36自身抗体,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过多vWF大分子多聚体(UL-vWF)。
2)继发性TTP:可继发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骨髓移植和妊娠等多种疾病。
诱发因素:
感染、药物性因素、妊娠、自身免疫病等。
发病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根据其分类有所不同。
1、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主要发病机制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血小板生成不足,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引发ITP。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发病机制可分为遗传性TTP和获得性TTP,前者主要与遗传性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缺乏和活性降低有关;后者多数病因不明,少数继发于妊娠、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体内血小板数量下降所导致的发生在免疫系统的出血性疾病,而其中由于紫癜是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所以被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另外还存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类紫癜的死亡率较高。
以下来介绍一下该病的病因,目前而言本病症的发病原因仍未明确查明,但较为公认的有关因素主要是免疫因素,血管因素,脾脏因素和遗传因素四种,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疾病的出现。
1.免疫因素:人体体内血小板数量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血小板破坏程度的增加,也就是血小板存活的时间被明显缩短,这是由于病人的血浆中出现了抗血小板的抗体,从而导致...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