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目的是积极抗感染,彻底清除耳道局部病灶。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绿脓杆菌感染者多采用第三代头孢与喹喏酮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联用,对其他菌种的感染则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做到早期大剂量、足够疗程、静脉给药,必要时手术治疗。
对因治疗
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有免疫缺陷者应增强抵抗力并做相应的治疗。
药物治疗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常见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或并发有糖尿病,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所以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耳毒性。
2、头孢类抗生素
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杀死坏死性外耳道炎致病菌较好的药,如头孢他啶。
3、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具有良好的骨渗透性,高效的杀菌能力,优良的在组织中积聚的能力,因而也是对抗坏死性外耳道炎较好的选择,常口服给药,用药时间一般2周左右。一般推荐低剂量用药,以此来减低抗药性。在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菌群的监测和细菌抗药性的研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脓液引流术或病灶清除术:手术是治疗坏死性外耳道炎的重要方法,可以很好地清除病灶,引流脓肿,防止感染蔓延,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对手术的范围至今未有定论,有人认为只做脓液引流术,而有些人则赞成做病灶清除手术。手术的范围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脓肿充分引流,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清除彻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阻止感染的蔓延,保证治疗的效果。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液无法排出,进而滋生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泪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具体病因如下:1.急性泪囊炎:通常由慢性泪囊炎迁延不愈引起,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无法排出,导致泪囊内细菌滋生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此外,泪囊外伤、手术或置管、泪道探通等操作也可能使细菌进入泪囊,引起急性泪囊炎。2.慢性泪囊炎:主要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疾病
泪腺炎是一种泪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泪腺炎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而慢性泪腺炎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创伤、药物反应等。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泪腺炎的最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扩散、血行感染或临近组织感染蔓延至泪腺,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则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泪腺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