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的患者中,近75%的甲状舌管畸形表现为囊肿,25%继发感染形成瘘管,3%的甲状舌管位于舌部,7%位于胸骨上窝,25%的囊肿可偏离正中。在颈部正中相当于舌骨下的甲状软骨部位可见1~2cm直径的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囊性因充盈紧张而有实质感,位置较固定,不能上下或左右推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略有上下移动。
伴随症状
伴有感染的患者,可伴有颈部红肿热痛,亦可有发热表现。病情发展
1、未发生感染时,不与皮肤粘连,无压痛,无自觉症状。
2、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疼痛与压痛,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从瘘口经常排出透明或混浊的粘液,经过一定时间后,瘘口可暂时结痂闭合,但不久又溃破流液,可反复发生,经久不愈。
3、未切除的甲状腺舌管囊肿到成人期有10%转变为腺瘤,儿童偶有恶变报道。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伴发舌异位甲状腺。
阴道囊肿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多数需通过医学干预处理,仅极少数因生理性原因短暂存在的小囊肿可能自行缓解,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阴道囊肿的形成多与组织结构异常或慢性刺激有关:常见类型包括中肾管囊肿、包涵性囊肿或巴氏腺囊肿。这些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会持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逐渐增大或维持现状,且阴道环境潮湿、易受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感染,进一步阻碍囊肿吸收。发现阴道囊肿后,建议先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伴随症状。若囊肿较小、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
蒲公英、龙胆草、垂盆草均为归肝胆经的清热类中药,三者合用可协同发挥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火旺等症的辅助治疗。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含蒲公英甾醇、菊糖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改善湿热黄疸、目赤肿痛、乳痈肿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