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确诊需行病理检查。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病史或肝淀粉样变性的家族史。
2、临床表现
可见纳差、体重下降、双下肢水肿、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心悸、尿中泡沫增多等肝外淀粉样变性相关症状。
3、检查
肝脏B超检查、腹部CT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有助于辅助诊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依据。
鉴别诊断
1、肝硬化
肝硬化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消瘦、乏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与肝淀粉样变性类似,临床需要进行鉴别。影像学所见肝硬化的征象有助于诊断。当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证据不充分、肝硬化的影像学征象不明确时,肝活检若查见假小叶形成,即可明确诊断。
2、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也可能出现肝肿大,需注意鉴别。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年龄大多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可有肝区疼痛、右上腹肿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黄疸、腹胀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结合肝病病史、甲胎蛋白≥400ng/ml,超声、CT或MRI检查发现肝实质性肿块,且具有肝细胞癌典型影像学表现者,即可进行诊断。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可出现肝肿大、乏力等症状,需要与本病进行鉴别。慢性肝炎患者还可出现厌油腻、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胸前毛细血管扩张、脾大等体征。结合相关病原学检查、肝组织病理检查可进行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类型分类,可分为肝小叶内浸润型、汇管区和血管周围浸润型和混合型。
1、肝小叶内浸润型肝淀粉样变性
占肝淀粉样变性的25%,肝细胞受挤压或扭曲,仅剩少量肝细胞。
2、汇管区和血管周围浸润型肝淀粉样变性
占肝淀粉样变性的40%以上,肝实质不受侵犯。
3、混合型肝淀粉样变性
占肝淀粉样变性的20%,兼有上述二型。
是指淀粉药蛋白在肾脏沉积排不出去,而引起的肾脏功能发生改变。主要的表现是肾病综合症,可能会出现肾炎,在晚期的时候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当确诊患有肝淀粉样变性的时候,早期采用合适的药物继续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半枝莲作为一种中草药,如果大量或不当使用,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反之,适量且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伤肝:大量使用半枝莲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半枝莲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成分复杂,含有一些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的化学物质。在大量或长期不当地使用下,这些成分可能积累并对肝脏造成毒性作用,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引发药物性肝炎、肝损伤等不良反应。2、护肝: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半枝莲则具有一定的护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