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硬化
小儿肝硬化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小儿早期肝硬化,并应进一步作胃镜、超声检查、CT、MRI和肝组织活检等。在诊断过程中应与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出现腹水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感染性疾病病史,或有药物、食物中毒史,多为慢性起病的过程。

2、临床表现

(1)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纳差,晚期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晚期肝硬化患儿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

(3)患儿可呈灰暗色面容,部分可见到黄疸、蜘蛛痣、肝掌或皮下静脉显露等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肝功能检查显示存在高胆红素血症,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血清腺苷脱氢酶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多、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规整。肝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出现肝硬化。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纤维化病

以门脉区出现纤维组织为主要病理改变,而小叶的结构则保持正常,有肝脾大、门脉高压、呕血等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通过肝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2、原发性肝癌

患者的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发生肝区痛,肝脏进行性增大,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影像学提示肝癌改变,可与肝硬化进行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通常会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腹部触痛,有揉面感或可触及包块,腹水为渗出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进行鉴别。

小儿肝硬化的类型

根据病理变化,一般将小儿肝硬化分为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三型,晚期常为混合型。

1、门脉性肝硬化

此型由于慢性肝炎或肝充血,早期肝脏肿大,后期缩小,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呈颗粒或结节状。组织学可见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有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结节周围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分布较广泛。纤维组织间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胆小管增生,肝血管网被压、移位。

2、坏死后性肝硬化

多发生于急性重症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后数月。肝脏缩小,质变硬,肝实质多呈大块坏死,累积一个或数个小叶,网状

疾病相关 更多»
探寻真相:小儿麻痹的根源,是先天还是后天?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可是个“重量级”的——小儿麻痹!听到这个词,你是不是心里一紧?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是先天的“命中注定”,还是后天的“不速之客”!🚀脊髓灰质炎:先天还是后天?答案是:后天!小儿麻痹,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可不是什么天生的疾病哦!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什么是后天疾病?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家伙,它能在人体内潜伏并悄悄繁殖

俞钢 主任医师
什么叫动脉硬化?带你进一步了解

☀️日常生活中,患有动脉硬化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叫动脉硬化?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一问题。⭕️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性病变,它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得狭窄。动脉硬化又分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特点是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小动脉硬化:累及末梢动脉,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许刚 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尿醛固酮
尿醛固酮

醛固酮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四氢醛固酮,均从尿中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