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硬化
小儿肝硬化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小儿早期肝硬化,并应进一步作胃镜、超声检查、CT、MRI和肝组织活检等。在诊断过程中应与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出现腹水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感染性疾病病史,或有药物、食物中毒史,多为慢性起病的过程。

2、临床表现

(1)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纳差,晚期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晚期肝硬化患儿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

(3)患儿可呈灰暗色面容,部分可见到黄疸、蜘蛛痣、肝掌或皮下静脉显露等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肝功能检查显示存在高胆红素血症,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血清腺苷脱氢酶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多、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规整。肝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出现肝硬化。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纤维化病

以门脉区出现纤维组织为主要病理改变,而小叶的结构则保持正常,有肝脾大、门脉高压、呕血等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通过肝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2、原发性肝癌

患者的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发生肝区痛,肝脏进行性增大,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影像学提示肝癌改变,可与肝硬化进行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通常会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腹部触痛,有揉面感或可触及包块,腹水为渗出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进行鉴别。

小儿肝硬化的类型

根据病理变化,一般将小儿肝硬化分为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三型,晚期常为混合型。

1、门脉性肝硬化

此型由于慢性肝炎或肝充血,早期肝脏肿大,后期缩小,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呈颗粒或结节状。组织学可见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有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结节周围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分布较广泛。纤维组织间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胆小管增生,肝血管网被压、移位。

2、坏死后性肝硬化

多发生于急性重症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后数月。肝脏缩小,质变硬,肝实质多呈大块坏死,累积一个或数个小叶,网状

疾病相关 更多»
小儿麻痹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医疗干预和康复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残疾程度。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不可逆的肌肉瘫痪。虽然现代医学无法修复已受损的神经细胞,但系统的治疗和康复手段能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在急性期,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控制发热、缓解疼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康复干预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甲流病毒多久会自愈

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儿童感染甲流后,若体质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热、咳嗽等症状多在3-7天缓解,完全恢复需1-2周。但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基础病的孩子可能症状较重,病程延长,甚至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缩短病程。总结而言,小儿甲流病毒通常1-2周可自愈。家长应保证孩子休息、补充水分,若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诊。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尿醛固酮
尿醛固酮

醛固酮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四氢醛固酮,均从尿中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