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硬化
小儿肝硬化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小儿早期肝硬化,并应进一步作胃镜、超声检查、CT、MRI和肝组织活检等。在诊断过程中应与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出现腹水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感染性疾病病史,或有药物、食物中毒史,多为慢性起病的过程。

2、临床表现

(1)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纳差,晚期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晚期肝硬化患儿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

(3)患儿可呈灰暗色面容,部分可见到黄疸、蜘蛛痣、肝掌或皮下静脉显露等表现。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肝功能检查显示存在高胆红素血症,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增高、血清腺苷脱氢酶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多、白/球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3)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规整。肝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出现肝硬化。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纤维化病

以门脉区出现纤维组织为主要病理改变,而小叶的结构则保持正常,有肝脾大、门脉高压、呕血等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通过肝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2、原发性肝癌

患者的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发生肝区痛,肝脏进行性增大,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影像学提示肝癌改变,可与肝硬化进行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通常会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腹部触痛,有揉面感或可触及包块,腹水为渗出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进行鉴别。

小儿肝硬化的类型

根据病理变化,一般将小儿肝硬化分为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三型,晚期常为混合型。

1、门脉性肝硬化

此型由于慢性肝炎或肝充血,早期肝脏肿大,后期缩小,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呈颗粒或结节状。组织学可见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有大小不等的再生结节,结节周围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分布较广泛。纤维组织间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胆小管增生,肝血管网被压、移位。

2、坏死后性肝硬化

多发生于急性重症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后数月。肝脏缩小,质变硬,肝实质多呈大块坏死,累积一个或数个小叶,网状

疾病相关 更多»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一起吃吗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可以一起服用,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决定。小儿咽扁颗粒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含金银花、桔梗等,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西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的症状不同,且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理论上可联合使用以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

陈晓玲 副主任医师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是风寒还是风热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该药物含有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区别。风寒感冒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而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咳嗽痰黄稠等症状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尿醛固酮
尿醛固酮

醛固酮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四氢醛固酮,均从尿中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