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此外,根据感染立克次体的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典型症状
1、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常见的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惊恐、兴奋、剧烈头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2、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多急性起病,少数有乏力、食欲不佳及头痛等前驱症状。体温一般在病程第1周达高峰,39℃左右,呈弛张热或稽留热,随后逐渐降低,热程多在9~14日。高热时有畏寒、头痛、结膜充血及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者在病程第4~7日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数量及持续时间较流行性斑疹伤寒少且短。部分可有头晕、头痛及失眠等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恙虫病
有焦痂、皮疹等皮肤损害表现,在焦痂附近可伴淋巴结肿大。此外,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表现。
4、猫爪病
大部分患者有原发损害,如被抓伤、咬伤痕迹,伤后3~5天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类似昆虫叮咬,痒痛不显著,多在数周内愈合,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常无瘢痕形成。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和紫瘢等皮肤损害。此外,还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5、Q热
急性Q热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腰肌和腓肠肌痛等表现;慢性Q热可出现杵状指(趾)、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症状。
并发症
立克次体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支气管炎、中耳炎、腮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严重感染还可出现毒血症,导致多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