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肝硬化为例,常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肝移植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感染科 池州市人民医院
正常人的手掌掌面和背面的皮肤颜色均匀一致的淡红色,当患有肝硬化以后正常颜色消失,而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者红色斑点、斑块状加压后变成苍白色称为肝掌。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掌是由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雌激素在体内累积增多刺激周围毛细动脉充血而形成肝掌。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婴幼儿肝掌的关键是建议去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为肝掌,然后再进一步查找肝掌的原因。
如果目前确诊是肝掌,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肝功能,看看个人目前是否存在肝功异常,或者检查一下肝脏的相关病毒,看看个人有没有慢性的病毒性肝炎,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自身内分泌雌激素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就会引起手部大小淤积部位的颜色出现异常,临床上称之为肝掌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