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肝硬化为例,常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肝移植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感染科 池州市人民医院
正常人的手掌掌面和背面的皮肤颜色均匀一致的淡红色,当患有肝硬化以后正常颜色消失,而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者红色斑点、斑块状加压后变成苍白色称为肝掌。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掌是由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雌激素在体内累积增多刺激周围毛细动脉充血而形成肝掌。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婴幼儿肝掌的关键是建议去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为肝掌,然后再进一步查找肝掌的原因。
如果目前确诊是肝掌,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肝功能,看看个人目前是否存在肝功异常,或者检查一下肝脏的相关病毒,看看个人有没有慢性的病毒性肝炎,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自身内分泌雌激素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就会引起手部大小淤积部位的颜色出现异常,临床上称之为肝掌
目前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中,对肝损伤风险相对较低的主要是水溶性他汀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其肝代谢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较少,对肝功能影响较小。1.水溶性他汀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部分通过肝脏代谢,但对P450酶依赖程度较低,且有肾脏排泄途径,对肝脏影响相对较轻,尤其适合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者。2.脂溶性他汀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对肝脏负担相对较重,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转氨酶升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