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的关节红、肿、热、痛等,但是不同类型的梅毒性关节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此外,还可有骨硬化或者骨坏死。
典型症状
1、先天性早期梅毒
临床可见新生儿肢体近关节处肿胀、压痛,患儿烦躁,不愿活动肢体,呈“假性瘫痪”。常伴有梅毒性角膜炎、皮肤病变、黏膜损害等,在出生早期即有症状,也可在6个月后发生。
2、先天性后期梅毒
一般在4岁之后发现,临床上可见马鞍鼻、马刀胫(胫骨向前呈弧形弯曲)、间质性骨膜炎、神经性耳聋、Hutchinson齿。另外,患儿可以有梅毒性指炎,表现为指骨及腕骨肿大,但不痛。
3、后天自得梅毒
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的疼痛,有时相当剧烈,为钻骨样,常为间歇性,活动时稍好,休息及晚间反而加重,局部皮肤有肿胀及压痛,有马刀胫。第3期患者常出现皮肤溃疡及瘘管。
并发症
可出现出现骨硬化,或者骨坏死。还可并发滑膜炎、关节积液,少数患者可见有骨橡皮肿样变。
血常规无法查出梅毒,其检测范围仅限于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梅毒需通过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确诊。血常规检查的核心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主要用于评估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常规健康问题。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不会直接导致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出现显著异常,因此通过血常规无法筛查或诊断梅毒
蒲公英、龙胆草、垂盆草均为归肝胆经的清热类中药,三者合用可协同发挥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火旺等症的辅助治疗。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含蒲公英甾醇、菊糖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改善湿热黄疸、目赤肿痛、乳痈肿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梅毒螺旋体血凝集试验/梅毒红细胞凝集法是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特异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