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需要结合骨折的分型、寰枢椎的稳定性、是否并发脊髓损伤、是否并发横韧带损伤、是否陈旧性骨折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综合考虑。单纯的Ⅰ型和Ⅲ型骨折相对稳定,骨折断端血运良好,采用非手术治疗;Ⅱ型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率高,因此多采用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恢复期间可使用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碳酸钙。
手术治疗
目的是稳定寰枢椎,防止因不稳定造成迟缓性脊髓压迫。手术方法有寰枢椎固定术和枕颈固定术,对合并神经损伤者行寰椎后弓减压并寰枢椎固定,必要时还应将枕骨大孔后缘压迫脊髓部分切除,再施行枕颈融合。
其他治疗
1、牵引复位
牵引方法应用枕颌牵引,取正中位,时间为1-3周,直到骨折已经复位,即行头颈胸石膏固定,固定时间3-4个月。
2、颅骨牵引
通常不宜采用,只有在移位严重,或伴有下颈骨折脱位时方可采用,但牵引重量也不宜太大,以避免牵引过大引起齿状突骨折部分离影响愈合。
3、头环石膏固定
它即可调节复位又具有能够保持高度的稳定作用,但这种装置的安装给患者带来一定不便,由于穿钉和固定其并发症不少见,这种装置和技术也比较复杂。
4、功能锻炼
牵引固定期间,患者应加强四肢关节的屈伸活动。解除牵引和固定后,逐渐进行颈部屈伸、侧压及旋转活动。早期应避免做与受伤暴力相同方向的运动,以防止骨折愈合不坚固而发生再次骨折等损伤。
髌骨粉碎性骨折后,患者通常需6-12周才能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步态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能力而异。髌骨是膝关节伸直的关键结构,粉碎性骨折会破坏其完整性,需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稳定骨折端。早期需严格制动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骨折移位;6周后复查X光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若稳定可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如拄拐行走),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需等待骨折线消失、肌肉力量及关节功能重建,通常需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