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眩晕、恶心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诱发因素,了解患者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病史。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患侧上肢缺血,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锁骨下动脉处闻及血管杂音,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即可做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初步诊断。通过超声、CTA、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后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导致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两种最常见疾病之间需要互相鉴别。
(1)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常年龄≥4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史,有吸烟史,身材可能比较肥胖。病变涉及的血管有相应的供血不足症状,例如:发生在锁骨下动脉则表现为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发生在冠状动脉会有心绞痛甚至心梗,发生在脑动脉可能会脑梗或痴呆,发生在下肢动脉则可有腿部发凉麻木疼痛等。主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形成血管瘤,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相应部分增大。通常X线、超声或动脉造影见血管狭窄性或扩张性病变首先考虑本病。
(2)大动脉炎:发病年龄不超过40岁,女性多见。起病时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多汗、体重下降,具有血管受累部位的症状,例如,头部缺血可有眩晕、头痛、视物昏花、咀嚼无力,反复抽搐、失语、晕厥、偏瘫;四肢缺血可出现手臂和腿部的无力、发凉、疼痛、麻木;肾缺血有高血压、头痛、头晕等。急性期可出现受累血管疼痛和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检查发现特征性的病变影像,如主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
2、其他可能出现眩晕、头痛症状的疾病需要与本病鉴别
(1)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这些疾病都与大脑供血异常有关,会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但是这些疾病通常无上肢缺血的表现,与上肢运动关系不大。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2)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占位性病灶,可以进行鉴别。
(3)梅尼埃病:是内耳膜迷路积水疾病。有眩晕症状,通常还有听力下降、耳鸣等表现。不伴有上肢缺血症状。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1、Ⅰ型
为隐匿型盗血,椎动脉血流方向正常,但收缩期血流速度突然下降,导致收缩期形成两峰,第一峰尖锐,第二峰圆钝,两峰之间即为切迹;依据切迹深度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即切迹最低点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切迹最低点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切迹最低点速度位于基线水平。
2、Ⅱ型
为部分型盗血,收缩期血流频谱完全反向或部分反向,舒张期血流频谱恢复正向。
3、Ⅲ型
为完全型盗血,整个心动周期血流频谱均呈反向。
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右侧锁骨下动脉在靠近心脏处以及椎动脉靠近心脏处发生了狭窄,由于右锁骨下动脉远心端缺乏血流,压力较低,就导致右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右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以保证锁骨下动脉远端的供血,从而导致出现了脑部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导致出现头痛头晕,双上肢的血压差明显增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