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解除盗血症状,增加上肢血流灌注,改善患侧上肢功能和脑缺血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通过手术的血运重建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导致锁骨下动脉狭窄以至于盗血的病因、并存的临床疾病以及血运重建方案选择而定。
对症治疗
1、针对缺血症状,可对症应用扩血管药物及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倍他司汀、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
2、若同时患有高血压,应规律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一般治疗
1、合理膳食
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限制酒及含糖食物。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而定,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度,循序渐进,对身体大有裨益。
3、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分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药物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必须在戒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肥等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降脂、控制血压和降糖治疗等,重点是降脂治疗。血脂异常的患者经运动和饮食调节3个月后未达到目标水平者,应选用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等。
2、大动脉炎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医生会评价患者的炎症是否处于活动期。如果处于活动期,医生通常会进行积极的抗炎治疗。初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醋酸泼尼松。如不能控制炎症,则要联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3、抗凝治疗
对于有血栓栓塞的患者,医生会在评估后给予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4、抗血小板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
手术治疗
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1、介入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最常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将球囊导管插入狭窄或闭塞动脉段进行扩张,后置入支架将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撑开,达到改善缺血症状的目的。动脉炎患者需要在控制炎症一段时间后进行。
2、外科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闭塞病变有失败可能,若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手术风险不高,则行外科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术式为颈-锁骨下动脉搭桥术,在全麻后经锁骨上横行切口,在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之间移植一段自体静脉血管或人工血管,重建血流途径。其余多种术式由外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右侧锁骨下动脉在靠近心脏处以及椎动脉靠近心脏处发生了狭窄,由于右锁骨下动脉远心端缺乏血流,压力较低,就导致右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右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以保证锁骨下动脉远端的供血,从而导致出现了脑部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导致出现头痛头晕,双上肢的血压差明显增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