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自觉症状以及功能的异常,并了解患者近期的事故、外伤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在诊断的过程中可与下颌骨髁突或下颌支骨折进行鉴别。下颌骨髁突或下颌支骨折患者有颧弓和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疼痛,同时有张口和闭口困难。但是颧骨及颧弓骨折患者会出现颧面部的外形改变,与下颌骨髁突或下颌支骨折有不同表现。X线和CT检查可以发现发生骨折的位置,有助于鉴别。
一般可分为颧骨骨折、颧弓骨折、颧骨颧弓联合骨折及颧上颌骨骨折等,而颧弓骨折又可分为双线型和三线型骨折(M形骨折)。
1、Knight和North根据解剖移位的角度提出6型分类法:
(1)Ⅰ型
颧骨无移位骨折;
(2)Ⅱ型
单纯颧弓骨折;
(3)Ⅲ型
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
(4)Ⅳ 型
向内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5)Ⅴ型
向外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6)Ⅵ型
颧骨体粉碎性骨折。
2、Zigg从治疗的角度将颧骨骨折分为3型。
(1)A型
不完全性颧骨骨折,颧骨复合体不移位。下设3个亚型。
①A1型
髌骨粉碎性骨折后,患者通常需6-12周才能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步态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能力而异。髌骨是膝关节伸直的关键结构,粉碎性骨折会破坏其完整性,需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稳定骨折端。早期需严格制动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骨折移位;6周后复查X光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若稳定可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如拄拐行走),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需等待骨折线消失、肌肉力量及关节功能重建,通常需3-6个月
距骨骨折的伤残评级一般在8-10级,但具体等级需结合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情况,由专业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综合评定。如果距骨骨折较轻,经保守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若骨折较严重,出现粉碎性骨折或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对日常行走等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评为九级伤残。要是骨折极其严重,引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可能评定为八级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