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颧骨、颧弓骨折后如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受限及复视等功能障碍者,可不行手术治疗。凡有张口受限者均应做复位手术。虽无功能障碍而有显著畸形者也可考虑进行手术复位。
一般治疗
患者要注意休息,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再次发生外伤。避免局部的大幅活动,以免造成再次损害。
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有感染等情况发生,也可选择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去除感染。
手术治疗
1、巾钳牵拉复位法
用于单纯颧弓骨折。此法不用做皮肤切口。在局部消毒及麻醉后,利用巾钳的锐利钳尖刺入皮肤,深入到塌陷的骨折片深面或钳住移位的骨折片,紧握钳柄向外提拉、牵引复位。颧弓骨折复位的标准是伤员不再有张口受限。
2、颧弓部单齿钩切开复位法
在颧弓骨折处表面做一小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颧弓表面,探明骨折片移位情况,用单齿钩插入骨折片深部,将移位的骨折片拉回原位。
3、口内切开复位法
(1)前庭沟切口法:自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沿前庭沟向后做1cm长切口,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然后用长而扁平的骨膜分离器协助复位。复位后缝合口内创口。
(2)下颌支前缘切口法:在口内下颌支前缘部做约1cm长纵切口,将扁平骨膜分离器插入切口,在喙突外侧经喙突颞肌腱和颞肌浅面达骨折的颧弓下方,向外侧抬起骨折片,然后将钝器前后移动,以恢复颧弓完整的外形。
4、颞部切开复位法
在伤侧颞部发际内做长约2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颞筋膜,显露颞肌,在颞筋膜与颞肌之间插入细长的骨膜分离器,进至颧弓或颧骨的深面,用力将骨折片向前外方复位。
5、上颌窦填塞法
适用于粉碎性颧骨及上颌骨骨折。可在上颌口腔前庭尖牙窝处做切口,显露上颌窦,通过内外联合推压作用,将骨折片复位。
6、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取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帽状腱膜后,在帽状腱膜下层将额顶皮瓣向下翻转,至眶上缘上方1cm处,切开骨膜,在骨膜下继续向下剥离,可显露局部组织,将组织复位。在骨折片复位后,可采用小型钢板做内固定。
其他治疗
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与患者原骨骼形态相近的物体,如果患者的颧骨、颧弓形态难以恢复,可通过3D打印技术恢复局部的形态,尽可能恢复功能。
髌骨粉碎性骨折后,患者通常需6-12周才能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步态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能力而异。髌骨是膝关节伸直的关键结构,粉碎性骨折会破坏其完整性,需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稳定骨折端。早期需严格制动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骨折移位;6周后复查X光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若稳定可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如拄拐行走),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需等待骨折线消失、肌肉力量及关节功能重建,通常需3-6个月
距骨骨折的伤残评级一般在8-10级,但具体等级需结合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情况,由专业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综合评定。如果距骨骨折较轻,经保守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若骨折较严重,出现粉碎性骨折或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对日常行走等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评为九级伤残。要是骨折极其严重,引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可能评定为八级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