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因尚不确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高压是引起髌骨软骨退变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有外伤学说、发育学说、营养障碍学说等几个学说来解释本病的发生。
1、外伤学说
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暴力损伤或反复微细创伤引起髌股关节软骨面损伤。伸膝位髌骨直接创伤能造成髌骨远端中心区的关节软骨损伤。
2、发育学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内分泌改变,小动脉硬化,局部血供障碍,引起软骨软化(Wollenderg,Henic,Lawen等)。
3、营养障碍学说
Bennighoff等认为,关节软骨无血管,其营养来自关节滑液和软骨下骨。引起软骨获取营养障碍的因素都可以使软骨受损软化。
4、软骨溶解学说
Lack认为,滑膜受伤后渗透压改变,血浆素进入滑液,活性增高,溶解软骨,使软骨中的硫酸软骨素降低,软骨失去弹力。另外,软骨和滑膜中的溶酶体膜破坏,释放出组织蛋白酶溶解软骨基质中的蛋白黏多糖,这些都引起软骨退行性变。
5、髌股关节排列紊乱学说(应力分布异常学说)
主要指髌骨不稳,导致正常的髌股关节应力分布关系遭到破坏。研究发现与软组织异常、骨骼异常、髌骨形态异常等因素有关。
髌骨骨折一般需要静养6-8周,但具体恢复时间取决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和个体差异。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约需6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这期间需要严格避免负重活动,但可进行适度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移位明显的骨折往往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8-12周,具体取决于骨折复位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特殊情况下,老年患者或合并骨质疏松者愈合时间可能延长。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骨折愈合速度通常较慢。儿童因骨骼生长活跃,恢复时间可能比成人缩短1-2周
轻微骨裂10天一般不建议上班,此时尚未完全愈合。骨裂后10天骨折断端刚形成纤维性骨痂,骨骼稳定性差,无论是体力劳动需肢体负重,还是久坐工作日常活动,都可能牵拉、挤压伤处,导致骨痂断裂、错位,引发疼痛肿胀加剧,严重影响愈合进程。并且个体恢复速度虽受年龄、营养、健康状况影响,但即便恢复能力强,10天也难以达到正常工作所需的愈合程度。建议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再考虑复工,以免因过早工作引发并发症,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