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病因
股骨转子下骨折常为直接暴力所致。单纯转子下骨折多见于年轻人,多由较大的直接暴力引起,如车祸等,不少病例骨折为粉碎性。而与转子间骨折伴发的转子下骨折常发生在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因平地摔跌等较轻外伤引起。
危险因素
1、年龄
老年人由于其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
2、骨骼疾病
某些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更易发生骨折,如先天性脆骨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感染和骨肿瘤等。
髌骨粉碎性骨折后,患者通常需6-12周才能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步态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具体时间因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恢复能力而异。髌骨是膝关节伸直的关键结构,粉碎性骨折会破坏其完整性,需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稳定骨折端。早期需严格制动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骨折移位;6周后复查X光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若稳定可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如拄拐行走),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需等待骨折线消失、肌肉力量及关节功能重建,通常需3-6个月
股骨长是孕期超声检查中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但单独通过股骨长无法准确预测孩子未来身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股骨长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是反映胎儿下肢纵向生长的重要参数。在孕期超声检查中,医生通过测量股骨长来评估胎儿骨骼发育是否与孕周相符,若股骨长明显短于或长于同孕周标准值,可能提示胎儿骨骼发育异常或遗传代谢性疾病风险。然而,身高受遗传、营养、内分泌、运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父母身高对子女身高的影响约占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