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后,近端受臀肌、髂腰肌和外旋肌群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端则受内收肌群和下肢重力的影响而向上、向内、向后移位。
典型症状
1、肢体畸形
患肢可表现为短缩和肿胀,足部呈内旋或外旋畸形。
2、疼痛
多数患者患肢不能负重,有明显疼痛。
3、活动障碍
不能主动屈髋或活动髋关节。
并发症
可并发失血性休克,常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发凉以及口渴、呼吸急促,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症状。
股骨头位于髋关节内,具体位置在骨盆下方、大腿根部,是股骨近端的球形结构,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股骨头是人体重要的承重结构,其球面与髋臼形成杵臼关节,承担上半身重量并传递至下肢,同时通过关节软骨和滑液实现髋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多向运动。若股骨头受损,可能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瘫痪,直接影响站立、行走等基本功能。若出现髋部疼痛、活动时关节弹响或跛行,需警惕股骨头病变。早期可通过X线、MRI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避免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髌骨骨折一般需要静养6-8周,但具体恢复时间取决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和个体差异。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约需6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这期间需要严格避免负重活动,但可进行适度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移位明显的骨折往往需要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8-12周,具体取决于骨折复位情况和内固定稳定性。特殊情况下,老年患者或合并骨质疏松者愈合时间可能延长。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骨折愈合速度通常较慢。儿童因骨骼生长活跃,恢复时间可能比成人缩短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