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症候群

什么是梨状肌症候群?

  • 发病部位:臀部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骨外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梨状肌症候群?

梨状肌症候群是指当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时,导致梨状孔出口狭窄。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外伤、炎症、生理解剖异常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股后、小腿前后、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的疼痛、坐着不舒服、严重者小腿肌萎缩或者足下垂、梨状肌压痛明显、行动不便、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梨状肌症候群的病因

梨状肌是髋关节外旋肌群中最上一个,坐骨神经约85%经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外伤、药物注射等多种因素可导致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卡压,进而引发不适。基本病因1、外伤臀部受到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髋臼后上部骨...

查看更多»
梨状肌症候群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臀部疼痛剧烈可向下放射,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活动障碍。此外,还可出现由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减退现象。典型症状1、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疼痛...

查看更多»
梨状肌症候群的治疗

治疗原则临床上对于梨状肌症候群的患者,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医生会给予患者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发病期间,患者注意避免久坐,注意局部保暖。药物治疗1、止...

查看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李劼若

李劼若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擅长: 各种运动创伤和骨关节炎、髌股关节不稳、各种肌腱腱病、跟痛症等的诊治。

相关医院 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02028823388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电话:031188603000

地址: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电话:021-64369181(总机...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600号(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 环湖西三路222号(东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451-86662962(总...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电话:027-85726114(总机...

地址:本部: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西院: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大道58号;肿瘤中心: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156号

相关视频 更多»
为什么脚底会有麻麻的感觉

陈镇秋 主任医师 骨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疾病相关 更多»
梨和茶水能一起吃吗

梨和茶水可以一起吃,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茶水则是由茶叶冲泡而成,含有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从营养角度来看,梨和茶水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克或冲突。它们可以一起食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一些益处。例如,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而一些茶叶如绿茶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同时食用梨和茶水可能对缓解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总的来说,梨和茶水可以一起吃,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口味来选择

蔡晶晶 主治医师
怎样可以瘦咬肌

瘦咬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咀嚼坚硬、耐嚼的食物,如口香糖、坚果等,以减少咬肌的使用。2.口腔姿势训练:保持正确的口腔姿势,如闭嘴时舌尖抵住上腭,避免咬紧牙关。3.按摩:轻轻按摩咬肌区域,帮助放松肌肉,但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刺激。4.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咬肌处,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5.口腔运动:进行一些口腔运动,如张嘴、闭嘴、左右移动下颌等,以锻炼和放松咬肌

王克明 主任医师
面黄肌瘦体重越来越轻

面黄肌瘦、体重减轻可能是多种健康问题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营养不良:摄入的营养不足,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正常生长和修复,从而出现面黄肌瘦和体重减轻。2.消化系统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进而引起体重下降。3.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消耗过多的能量,引起体重减轻。4.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可能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于永超 主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办公室人群
颈椎病 干眼症 前列腺增生 脱发 胃病 肥胖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腰痛
腰肌劳损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骨质增生 胸腰椎骨折 腰椎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