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闭合性脊髓损伤的现代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复位与同定、解除压迫、防治并发症和康复训练。以手术治疗为主,尽快解除压迫、纠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髓的进一步损害。此外,还可配合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颅骨牵引等。急性期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避免加重脊髓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中,25%是由搬运不当引起的。未经专门训练者,不要单人搬动可能有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除非有危及病人生命的险情发生。搬运此类病人的正确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或门板运送,三人位于病人一侧,同时将其水平抬起,放在木板上,尽快送到专科医院。搬运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患者的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以免加重损伤。
药物治疗
1、激素
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减轻水肿,避免脊髓的进一步损害,最常用的是甲泼尼龙。但一般推荐在伤后8小时内使用;伤后超过24小时用此药,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脱水药
常用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盐水等,目前在ICU急救过程中推荐使用白蛋白。
3、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12、神经节苷脂等,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4、其他药物
此外,钙通道阻滞剂、抗儿茶酚胺药物、氧自由基清除剂等对闭合性脊髓损伤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根据病情特点合理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保全患者的生命、改善神经功能的障碍。根据脊髓受损程度、机制等的的不同,手术方法也有所差异。
1、神经减压
(1)早期减压术:创伤性脊髓常伴有骨折片向椎管内压迫脊髓或脊髓血管,需要尽早手术解除压迫。一般在伤后24小时以内进行减压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而且通常手术减压越早,效果越好。
(2)椎管减压术或硬脊膜减压术:脊髓受损后局部水肿、压力增高,会导致局部血供下降,加剧脊髓继发性损害,应尽早行椎管减压术或硬脊膜减压术。
2、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由于脊柱特殊的解剖结构,发生不稳定性骨折时,局部受力机制发生改变,若不及时手术,容易造成继发性脊髓损害,加重畸形和顽固性疼痛。针对不稳定骨折患者,需采用手术和(或)外固定的方法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3、纠正畸形
畸形复位是保持稳定和预防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部分颈椎骨折导致的畸形可以单纯采用牵引和外固定以达到复位的目的。而在胸椎骨折引动的畸形,应首选手术矫正畸形,否则会出现神经损害、胸廓畸形、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慢性疼痛等。
中医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瘫痪患者可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
其他治疗
1、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可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脊髓缺血状况,尤其适用于伤后14小时以内的患者。
2、局部低温疗法
局部低温疗法可降低损伤部位的代谢,减少耗氧,可采用开放或闭合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下冷却液灌洗,温度维持在5-15℃。
3、颅骨牵引
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或上胸段骨折、脱位的早期治疗。
4、颈胸支架
适用于颈段不全损伤者,可使其早期下地活动,也用于颈椎融合术后外固定,国外广泛应用此法。
5、手法整复
适用于胸椎骨折和脱位。
(1)前后脱位者:取俯卧位,两下肢各由一人牵引并逐渐抬高,使脊柱后伸,然后按压背部使之复位,随后翻身仰卧,局部垫枕呈过伸拉。
(2)伴有侧方脱位者:取侧卧位(上位椎体移向的一侧在下),下方垫枕,由两人各牵一下肢向上方弯曲脊柱,术者按压下位脊椎,复位后改为俯卧,按前述方法整复前后脱位,最后仰卧保持过伸位。
6、姿势复位
适用于胸腰段脱位。病人取仰卧位,背部骨折处垫以软枕,使脊柱呈过伸姿式,并逐步垫高,增加过伸,达到复位。一般需2个月才能使复位稳定,在此期间要定时翻身并维持过伸位。
大家是不是有时候一不小心就“手滑”了,结果手腕就受了伤?别担心,作为你们的医生朋友,我今天就来给大家支支招,告诉你手腕损伤后如何恢复正常!😉手腕损伤啊,其实挺常见的,可能是扭到了,也可能是撞到了。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恢复的关键都在于:休息、冷敷、热敷、药物和(必要时)手术。👇休息:这是恢复的第一步哦!如果手腕只是轻微受损,那就尽量别动它,让它好好休息。可以用夹板或绷带固定一下,减少活动,避免二次伤害。🛌冷敷:在损伤后的48小时内,记得用冰袋冷敷一下
在我们的日常诊疗中,常常会遇到患者询问神经性耳鸣是否会慢慢消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为大家详细剖析。从耳鸣本身性质来看,部分轻度且短暂的神经性耳鸣,有可能自行消失😃。比如因近期压力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的耳鸣,当这些不良因素得到纠正,内耳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耳鸣症状或许就会随之缓解。然而,若是由严重的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等引发的神经性耳鸣,往往难以自行消失😟。像听神经瘤导致的耳鸣,不仅不会自愈,还会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加重。耳鸣持续时间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