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职业性哮喘的直接原因是吸入或接触职业性致喘物。此外,由于发病人群一般具有特应性体质,因此本病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吸入或接触职业性致喘物
目前已经记录在册的致喘物有250余种,可分为天然生物来源与化学来源,不同的致喘物所产生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且职业性哮喘往往有多种机制参与发病。
(1)免疫机制:抗原或半抗原特性的致喘物吸入后,在体内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作用下,可使呼吸道组织产生多种炎性介质,进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药理机制:某些职业性致喘物,如有机磷农药、棉、麻、谷物等,刺激呼吸道组织释放组胺,释放炎症介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3)刺激-神经反射机制:职业性刺激气体致喘物(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吸入后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发生坏死,神经末梢外露。暴露的神经末梢敏感化,引起炎症反应,或刺激组胺释放,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遗传因素
目前发现,从事与高分子量变应原相关工业的职业性哮喘人员一般具有特应性体质,研究表明与患者的基因有关,这些人群接触职业性致喘物后较易发生哮喘。
危险因素
患者具有较低的肺活量、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平滑肌反应能力增强、敏感)发生职业性哮喘的风险较高。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一般情况下,传染性软疣并不是人乳头瘤病毒,两者在感染途径、所致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与HPV病毒在分类上存在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主要引发的是生殖器疣、寻常疣、扁平疣等皮肤病变,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宫颈癌、肛门癌等。而传染性软疣则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半球状的丘疹,表面呈蜡样光泽,中间呈脐窝状,可以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多见于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