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的挥发性强,工人在生产中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或眼睛直接接触将二硫化碳吸入体内。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是由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高浓度的二硫化碳,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是由于长时间接触一定浓度的二硫化碳所导致的。
基本病因
1、进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呼吸道吸入:在常温常压下,二硫化碳为清澈无色带有芳香的液体,挥发性强。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部被迅速吸收。
(2)通过胃肠道吸收:不小心误食二氧化硫也可导致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成人经口最小致死量为10ml。
(3)通过皮肤吸收:皮肤直接接触二氧化硫或者穿着被二氧化硫污染的衣物时,二氧化硫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导致中毒。
2、作用机制
二硫化碳是以神经损伤为主的神经毒物,可以选择性地损害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特别是脑干和小脑,引发急性血管痉挛。二硫化碳在体内与蛋白质的氨基发生反应,生产二硫代氨基甲酯等物质,引起蛋白质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变化,是主要的毒作用机制。
危险因素
二硫化碳主要用作粘胶纤维、玻璃纸生产以及作为生产四氯化碳的原料。因此经常接触农药、粘胶纤维、玻璃纸和橡胶硫化等工人群体易发此病。
二次根管治疗需要谨慎评估,其成功率较初次治疗显著降低,但仍是保留天然牙的重要选择。二次根管治疗的复杂性主要源于根管系统的不可逆改变,原有充填材料残留可能阻碍消毒效果,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伴随骨质吸收,同时牙体结构因首次治疗削弱增加了断裂风险。临床研究显示,前牙区二次治疗成功率约为75%-85%,而后磨牙区域由于解剖复杂,成功率下降至60%-70%。当X线显示根尖透影区超过5mm或存在器械分离时,治疗效果会进一步受限。治疗决策应基于CBCT三维评估、患者口腔整体状况及修复需求综合判断
甲状腺二类结节是指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根据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标准,被判定为2类的结节。这类结节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恶性风险极低。TI-RADS分类标准是依据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如形态、边界、回声、钙化情况等,对结节的恶性风险进行分级。2类结节一般具有典型的良性超声特征,比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且没有可疑的钙化灶等。这意味着该结节大概率是甲状腺组织增生、囊肿或腺瘤等良性病变所形成的。不过,虽然2类结节恶性风险低,但仍需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