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然后迅速被吸收入血,分布于肺、肾、肝、心、脑等器官。其代谢产物迅速由肾排泄。因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可直接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人体内乙酰胆碱蓄积,作用于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1、生产性中毒
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措施不力或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造成的中毒,如生产车间的生产流程、分装设备不佳;喷洒农药无防护措施;赤手用农药拌种等都可造成中毒。
2、非生产性中毒
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误以为食用油使用;用盛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药瓶盛装食用油、酒;吃了喷洒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食用拌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种粮;使用高浓度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灭蚊、蝇、虱等都可引起中毒。还有以氨基甲酸酯类作为毒品自杀或毒害他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至80U/L一般不严重,多数情况下与短期、可逆的生理或轻症病理因素相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简单干预可恢复,但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0U/L不严重,主要因其升高幅度未达急性肝损伤的典型范围。常见原因包括:检测前熬夜、剧烈运动、饮酒或高脂饮食,这些行为会短暂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导致酶释放入血;轻度脂肪肝,因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引发轻微炎症,但尚未造成肝纤维化;服用某些药物的初期,肝脏需适应药物代谢,可能出现一过性酶升高,通常停药或减量后即可恢复
水银中毒不能自愈,其毒性会持续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需通过专业治疗降低体内汞含量并修复损伤。水银中毒的毒性作用与汞的化学形态、暴露剂量及时间密切相关。金属汞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体内转化为有毒的二价汞离子,沉积于脑、肾等器官,破坏细胞结构并干扰代谢;有机汞则更易穿透血脑屏障,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种是血清胆碱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