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为清除毒物,缓解症状。治疗本病可采用早期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和导泻,同时应尽早解毒剂治疗。此外,还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服药24小时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主要采取静脉补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低血糖,有出血倾向者应用维生素K1。此外,还应积极治疗肝性脑病和脑水肿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急性期治疗
1、清除毒物
(1)催吐:对于清醒的患者,催吐仍为目前常见的清除毒物方法之一,尤其是小儿中毒患者。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目前不建议使用催吐。
(2)洗胃:洗胃为经消化道摄入中毒清除毒物方法之一,原则为越早越好,一般建议在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但如果患者就诊时已超过6小时,酌情仍可考虑洗胃。
(3)吸附剂:活性炭是一种安全有效、能够降低从胃肠道吸收入血的毒物水平的清除剂。一般不用活性炭灌胃。
(4)导泻:也为目前常用的清除毒物的方法之一,不推荐单独使用导泻药物清理急性中毒患者的肠道。
2、解毒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在中毒后10小时内给药能有效预防肝损害的发生,16小时后效果较差,24小时后无效。
药物治疗
可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治疗。
其他治疗
血液净化是指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清除某些致病物或毒物,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常用方法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早期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药物,特别适宜于有肝肾功能损害者。
七白饮本身对正常肝脏无直接危害,但过量饮用或特殊体质者可能会引起代谢负担加重、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或过敏反应,间接影响肝脏健康。1.代谢负担加重七白饮中的茯苓、白术等成分需经肝脏代谢,短期适量饮用通常安全。但若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增加肝脏解毒负担,尤其是对已有肝病或肝功能不全者,可能加重肝细胞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2.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降糖药或免疫抑制剂等,七白饮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干扰药物代谢,影响药效或增加肝脏毒性
小儿咽扁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通常可以一起服用,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决定。小儿咽扁颗粒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含金银花、桔梗等,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复方西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鼻涕等症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针对的症状不同,且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理论上可联合使用以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