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其工作的性质及环境,明确其有无二氧化氮接触的病史。结合患者出现咳嗽、气促等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二氧化氮吸入或接触史。
2、症状咽部不适、胸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四肢抽搐等临床症状。
3、体征患者一般情况差,呼吸浅快,面色紫绀,咽喉粘膜充血水肿伴有散在性点状出血。呼吸困难严重者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神志昏迷,双肺呼吸音低,满布粗糙的干罗音及大、中、小湿罗音、捻发音。还会有心动过速,肝区叩击痛、四肢抽搐等。
4、 辅助检查X线胸片可见双肺透光度降低,肺纹理粗乱,有斑点状小片云絮状阴影,甚至密集棉絮状团块状阴影融合。在高浓度吸氧情况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仍然低于正常值。
鉴别诊断
医生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会注意与下列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1、心肌梗死均可见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也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面色紫绀。但心肌梗死的患者X线片一般不可见有斑点状小片云絮状阴影,甚至密集棉絮状团块状阴影融合。
2、肺栓塞均可见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在高浓度吸氧情况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仍然低于正常值。但肺栓塞患者起病较急,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多伴有凝血的异常,但是二氧化氮中毒患者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
3、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但除此之外一氧化碳中毒还可见恶心、呕吐、无力等其他症状,口唇粘膜也会呈现典型的樱桃红色。
吃二甲双胍后,多数患者血糖可在1-4周内逐步下降,具体时间因个体对药物敏感性、病情严重程度及用药剂量而异,通常需持续用药2-3周才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降糖效果。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对药物敏感者,用药后1-2周内肝脏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即可开始下降;而对药物不敏感者,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通过逐步调整剂量才能达到稳定降糖效果。用药初期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若4周后血糖仍未达标,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日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