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中毒
高锰酸钾中毒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为防止大量锰含量被机体吸收以及阻止高锰酸钾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洗胃,然后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以防止阻止细胞氧化,同时选用促排灵,依地酸二钠钙、二疏基丁二酸钠等,以络合体内的锰而排出。

对症治疗

1、主要给予补液、止痛、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素乱,特别是要防治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2、防治休克和呼吸衰竭,如血压下降、体克时,给予升压药;呼吸与循环竭时,给予呼吸、心脏兴奋药;窒息或呼吸停止时,立即行人工呼吸。

3、控制呕血、便血可选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云南白药、三七粉、维生素K等药物,亦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物。

4、有震颤麻痹时,选用左旋多巴、开马君、盐酸苯海拉明、安坦和东莨菪碱、维生素B、维生素B12等。但禁用维生素B1,因其能促进锰在体内贮存。急性期治疗

1、外用中毒者立即用自来水反复冲洗以移除粘膜上的毒物,防止阴道或尿道膜吸收。皮肤化学性灼伤可用稀释的维生素C溶液反复冲洗,然后涂以氢化可的松软膏。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请眼科医生诊治。

2、洗胃治疗

(1)误服中毒时,及时洗胃可防止毒物吸收,抢救患者生命,但有少数人洗胃过程中会引起误吸、胃扩张、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2)可用大量温开水或用2.5%木炭悬液反复洗胃与催吐,直至流出的液体变清、颜色正常为止,因胃粘膜皱壁内嵌入高锰酸钾的细小结晶,洗胃时要使忠者更换不同体位,直到把残留结晶洗净为止。

药物治疗

1、洗胃后可用大量维生素灌胃或饮服,有防止高锰酸钾氧化组织细胞的作用。采用硫酸镁以导泻排毒。如无硫酸镁,可用番泻叶(煎)、果导煎口服。

2、驱锰治疗,可选择应用促排灵、依地酸钙钠、二硫基丙磺酸钠、二硫基丁二酸钠、青霉胺等以络合体内锰离子,促使排出。二琉基丁二酸钠首剂应作为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首选解毒药物。

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给予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让其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同时防范其再次服毒。

其他治疗

1、有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

2、若为孕妇中毒,应注重预防流产。

3、洗胃后饮用鸡蛋清、牛奶、藕粉糊、米粥面汤等,以保护胃粘膜。

相关解析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普内科 济宁市中医院

高锰酸钾中毒的急救处理

高锰酸钾是消毒和洗胃时的常用药物,但需注意其用量,若超过规定的用量,当外用消毒会烧伤伤口与粘膜,当内用洗胃时会引起胃粘膜溃疡、糜烂等。如果误服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或粉剂,会导致口腔、舌粘膜水肿呈褐色,脸色潮红、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中毒性精神病,若服药3~10克即引发中毒死亡,因此使用高锰酸钾时需格外小心谨慎。

高锰酸钾中毒的急救处理

1、发现患者出现高锰酸钾中毒症状后,需立即催吐并进行洗胃处理。可使用大量温开水或用0.5%木炭悬浮液反复进行洗胃与催吐,直至流出的液体变...

观看文章
王相立 副主任医师

急诊内科 朝阳市中心医院

高锰酸钾中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的方式主要以洗胃为主,然后及时的喝一些牛奶,或者是白开水以及豆浆类的饮品缓解胃黏膜的刺激,如果食道出现其他的症状,要针对性进行治疗,同时还要使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来进行抗感染治疗。中毒是很严重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对生命是有威胁的。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让高锰酸钾发挥最佳效果,一天应该坐浴几次?

在常见的家庭护理与轻症疾病辅助治疗手段里,高锰酸钾坐浴较为常用👐,不少人对高锰酸钾的具体使用频率心存疑问❓。正确把握坐浴频次,关乎药物效果发挥与身体恢复进程,下面就来详细讲解高锰酸钾坐浴一天几次的相关要点:高锰酸钾坐浴频次通常依据病情状况而定。对于日常较为轻微的肛周不适,例如偶尔因排便用力、擦拭不当引发的肛周轻微红肿、瘙痒🤕,一天1次坐浴往往就能实现清洁、消炎的目的✅。这是因为人体自身有一定修复能力💪,适度用药辅助,可纠正局部微环境紊乱,缓解不适症状😌

刘俊 主治医师
铅中毒有什么症状?发现需谨慎

铅,这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却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尤其当人体内的铅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便会引发铅中毒,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那么,铅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铅中毒的症状因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消化系统症状:我认为,消化系统是铅中毒早期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口腔金属味。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铅抑制了肠壁碱性磷酸酶和ATP的活性,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

陈巍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中毒
马钱子中毒 吗啡类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 半夏中毒 苯海拉明中毒 吡唑酮类中毒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