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改善核心症状,即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矫正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刻板行为和不良行为,让患儿掌握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患儿接受治疗越早越好,至少应在学龄前开始。当患儿到学龄期时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所提高以后,部分患儿可以入读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部分患儿仍需要继续接受训练和干预。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孤独症的特效药,现用的药物并非针对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而主要是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焦虑、抑郁或强迫性精神障碍等。
1、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仅可用于5-16岁儿童的孤独症药物。药物能改善患儿的自伤、攻击和破坏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药物常见镇静和椎体外系副作用(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张力障碍)。
2、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物
常用药物有哌甲酯和托莫西汀,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6岁以上患儿。
3、抗抑郁药
对于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明显的12岁以上患儿,医生会酌情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舍曲林、氯咪帕明等。
4、其他
抗过敏的药物赛庚啶对孤独症症状也有所缓解。
中医治疗
近年来医学上有运用针灸、汤剂等中医方法治疗孤独症的个案报告,但治疗效果有待验证。如有需要,可到正规的中医院咨询。
其他治疗
1、康复训练
(1)这是至今国内外公认的改善孤独症核心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目标是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多数孤独症患儿在学龄前不能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可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等提供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
(2)目前主要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具有结构化教育特点的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患儿治疗和教育课程、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
2、心理治疗
多采用行为治疗,主要目标是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矫正影响到接受教育和训练、社会交往或危害自身安全的异常行为,如刻板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残行为等。
(1)认知治疗适用于智力正常,或学龄期、青春期的孤独症患儿。目的是帮助患儿认识自己与同龄人的差异,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自身的潜力,发展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
(2)家庭治疗和咨询能使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了解患儿存在的问题,掌握恰当的养育技能和应对技巧。
如果宝宝怀疑是孤独症,首先要给宝宝过多的关心和爱抚,要给宝宝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一定要带孩子出去多散散心。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采取训斥或者是打骂的方法。给宝宝多唱唱歌,多朗诵,朗诵诗歌。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慢慢培养。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一般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在缓解抑郁伴随的焦虑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请注意,其疗效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差异,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作为一种抗焦虑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辅助作用。它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脑内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紧张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