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是指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攻击、反抗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主要病因与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相关。临床表现为盗窃他人财产、对他人进行人身伤害、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殴打他人、情绪非常不稳定,刺激可导致患者出现逃学、厌学。严重者破坏公共物品、破坏社会环境。
品行障碍的病因主要是由遗传、神经生化、病理生理等生物学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所致。基本病因1、生物学因素(1)遗传对品行障碍的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表明品行障碍有很高的家庭遗...
查看更多»品行障碍主要包括两组临床特征,即攻击性和反社会性。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的攻击,男性多表现为躯体性攻击,女性则以语言性攻击为多。反社会性行为则表现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及行为规则的行为。男性...
查看更多»治疗原则品行障碍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儿童的社会功能,如人际关系、学业等,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家庭社会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心理行为干预是品行障碍的主要干预方法。在儿童青少年出现...
查看更多»品行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科。
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幻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儿童:精神分裂症:13至17岁青少年,I型双相障碍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10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5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5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及13-17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成人及10-17岁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单药治疗,也可与锂盐或丙戊酸盐联合治疗;5-17岁儿童和青少年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5-17岁儿童和青少年智力低下或精神发育迟滞及品行障碍相关的持续攻击或其他破坏性行为;详见说明书。
MDS指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分别有病因、病程进展速度、骨髓造血功能、血细胞减少特点、治疗方法等。1、病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由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因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2、病程进展速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进展速度不一,部分可持续数年,且存在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可快可慢,但多数在1年内进展,急性再障病情尤为迅速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与社交,但绝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治疗与有效管理,患者完全有望恢复稳定的生活状态。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情绪波动,患者会在躁狂与抑郁两种极端情绪间反复切换。躁狂期时,患者可能极度兴奋、行为冲动,甚至睡眠大幅减少;而抑郁期则可能深陷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产生自杀意念。这种情绪剧烈波动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风险。此外,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需长期治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