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的病因主要是由遗传、神经生化、病理生理等生物学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所致。
基本病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
对品行障碍的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表明品行障碍有很高的家庭遗传性,遗传度为40%~70%。
(2)神经生化
神经生化研究显示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情感的表达、调节及冲动控制有关。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降低的个体对冲动的控制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违抗和攻击性行为。
(3)病理生理
①临床上发现品行障碍患者的皮肤电导反应较低,静息平均心率慢。同时,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儿童更容易有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倾向。
②品行障碍可能存在神经发育的缺陷,患者中有出生时缺氧、早产、低体重、伴有神经发育迟滞、注意缺陷、有神经系统软体征的比例均高于普通人群。
③有关情感调节和加工的脑区(如前额叶皮质、杏仁核)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品行障碍发生有关。
2、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重要病因。这些因素包括: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频繁更换照顾者,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密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
经常接触暴力或黄色媒体宣传,接受周围人的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结交有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欺骗、偷窃等行为的同伴等都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危险因素
1、高度危险因素
(1)早期的反社会行为:如10~16岁时有暴力犯罪行为。
(2)反社会的同伴:青少年中同伴的影响会造成反社会和犯罪行为的快速传播,品行障碍青少年往往拒绝与亲社会性的同伴交往。
(3)社会联接:青少年感到自己不受欢迎和参加社会活动少。
(4)物质滥用:12岁之前的吸烟、喝酒等物质滥用行为。
(5)男性: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品行障碍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
(6)反社会性的父母: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员存在犯罪行为。
2、中度危险因素
(1)早期的攻击性行为。
(2)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低。
(3)具备高质量的活动水平、冒险性、冲动和注意力短等心理特质。
(4)亲子关系不良。
(5)对学习无兴趣和成绩差。
(6)存在发育障碍以及躯体疾患。
3、轻度危险因素
(1)具备某些家庭特征,如家庭内压力大、大家庭、婚姻不和谐等。
(2)离异家庭。
(3)父母虐待。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分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导致眼睛周围的不适感,包括眼睛干涩、疲劳、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或润滑眼药水来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减轻眼部不适症状。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除外界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减轻眼睑周围的炎症反应,缓解眼部不适感。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和按摩两种方法
睑板腺是眼睑上的一种腺体,主要分泌眼睑缘油脂,有助于眼泪润滑和保护眼睛表面。当睑板腺功能发生障碍时,会导致眼睛干涩、疼痛、易发生结膜炎等问题。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睑板腺功能障碍非常重要。首先,保持眼部卫生是非常关键的。经常使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洁眼睑缘,去除堆积在睑板腺周围的油脂和污垢,可以减轻炎症和不适。其次,保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者其他亮光,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从而影响眼睛的湿润程度,增加睑板腺功能障碍的风险。此外,适度的眼部按摩也可以有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