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原则

品行障碍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儿童的社会功能,如人际关系、学业等,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家庭社会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心理行为干预是品行障碍的主要干预方法。在儿童青少年出现行为障碍早期需要及时发现家庭和社会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用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会予以药物治疗。

家庭治疗

治疗师运用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改善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使家庭朝健康方向发展。

1、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间的关系。

2、纠正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采用熟视无睹或严厉惩罚的处罚方式。

3、训练父母学习用适当的方法与子女进行交流,用讨论和协商的方法、正面行为强化辅以轻度惩罚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

4、减少家庭内的生活事件及父母自己的不良行为。

药物治疗

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仅为短暂性对症治疗以及对共患疾病的治疗。

1、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者,可选用哌甲酯、托莫西汀。

2、对伴有抑郁、焦虑者可服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

3、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等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攻击性行为者;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对冲动攻击行为也有效,而丙戊酸盐对有暴怒和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有效。

心理治疗

1、行为治疗

主要针对患者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表现,可选用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和游戏疗法等。治疗目的是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2、认知治疗

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相互结合,可很好的起到促使儿童少年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发生变化的效果。

3、正念训练

正念是指一种特定方式的关注:有目的、觉察当下且不作评判。基本要素包括自我调节注意力和不加评判地看待当下现象。正念训练内容包括正念静坐、正念呼吸、正念觉知、正念躯体扫描、正念运动几个部分。

其他治疗

1、多元系统干预(MST)

这种整合式的干预强调了需要在家庭、学校、社区的背景下充分理解品行障碍患者问题行为的功能,和这些问题行为是如何被强化的,然后再去尝试打破这些行为与环境中的链接。MST的方案一般实施需要3-5个月,除了具备系统观的特色,还注重资源取向和问题聚焦。

2、学校-家庭联合追踪干预(FAST TrackIntervention)

是由美国品行障碍干预研究组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干预措施,这是一项长期跟踪性研究。在幼儿园结束时筛选出品行障碍的高危人群,进入小学后开始干预。运用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理解品行障碍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整合普遍性干预和指向性干预,建立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干预模式。

(1)在学校层面上的普遍性干预。如促进可选择性思策略课程和行为咨询。

(2)提供给高危儿童及家庭的标准化的指向性干预。包括:社交技巧训练、学业辅导、父母培训、家访等。

(3)额外的指向性干预。根据评估为那些有额外需要的家庭和孩子提供的服务。

疾病相关 更多»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区别

MDS指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分别有病因、病程进展速度、骨髓造血功能、血细胞减少特点、治疗方法等。1、病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由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因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2、病程进展速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进展速度不一,部分可持续数年,且存在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可快可慢,但多数在1年内进展,急性再障病情尤为迅速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双相障碍是个重病吗

双相障碍即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它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与社交,但绝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治疗与有效管理,患者完全有望恢复稳定的生活状态。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情绪波动,患者会在躁狂与抑郁两种极端情绪间反复切换。躁狂期时,患者可能极度兴奋、行为冲动,甚至睡眠大幅减少;而抑郁期则可能深陷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产生自杀意念。这种情绪剧烈波动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风险。此外,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需长期治疗与管理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双向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吗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病,它兼具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的病理特征极为显著,主要体现在情绪状态的极端波动上。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阶段,患者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活动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做出冲动行为。相反,在抑郁发作阶段,患者会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兴趣大幅减退,快感严重缺失,甚至可能产生自杀念头。依据临床表现,双相情感障碍可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混合相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睑板腺功能障碍如何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分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导致眼睛周围的不适感,包括眼睛干涩、疲劳、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或润滑眼药水来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减轻眼部不适症状。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除外界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减轻眼睑周围的炎症反应,缓解眼部不适感。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和按摩两种方法

孙川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恋童癖 淫语癖 鸡奸癖 口淫癖 性洁癖 被动鸡好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