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前及放疗期间,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做好口腔准备等来降低发生严重口腔放射损伤的风险。
1、放疗前治疗口腔疾患
包括清除牙垢、修补龋齿、去除金属牙套、拔出残根或无法保留的患齿。同时治疗根尖炎、牙龈炎等。在一般性的口腔处理完成后或间隔2~3天可开始放疗,有创口待愈合7~10天后开始放疗对患者的康复比较有利。
2、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一般医护人员会在放疗前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对于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至关重要。
(1)推荐每天4~6次采用柔软的牙刷,使用不含氟的牙膏、牙线和不含酒精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尤其注意饭后和睡前的清洁。对于佩戴有义齿以及血小板计数较小的患者,要去掉义齿之后再清洁口腔,并用软棉擦拭牙齿。
(2)经常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并及时清除口腔内各种食物残渣等。
(3)可遵医嘱适当使用碳酸氢钠液、盐酸苄达明漱口,或含漱、口服中药制剂,保证口腔良好的理化环境。
3、生活习惯调整
(1)戒烟戒酒。
(2)多饮水。
(3)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品,避免食用各种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刺激的食物。
(4)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
4、其他
放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遵医嘱使用相应的预防药物。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提前发生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压力等。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早搏的频率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