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顿痔具体指内痔、混合痔被脱出肛门之外,遭受括约肌的挤压,使静脉回流出现异常,但是动脉还在流入,使得脱出的痔始终保持充血状态,并且体积逐渐增大,直到动脉血管被压闭,造成出血、血栓形成。患者脱出的痔通常发硬,并且触碰疼痛,不能及时推回肛门。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为饮食不卫生、便秘时间过长、久坐等。
肛门肿胀,主要是指肛门周围出现肿胀、疼痛,并伴有脓性分泌物的病理现象,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起因主要为:肛周化脓性感染、肛周囊肿、外痔发炎、肛肠病手术后感染和癌性病变等。该疾病的发生还常发生在痔、漏手术后。有的肛门全周肿胀,有的肛门一侧肿胀,多于脱肛不回时发生。
锁肛痔为中医名词,是发作与肛门直肠的癌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便血、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增加、肛门有肿物形成、流脓臭水等。这种疾病对应现代医学的肛管直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也有小几率可见青年人群。导致锁肛痔出现主要是饮食不洁、息肉虫积、邪毒痰湿、久痢久泄、瘀血积聚肛肠而引发。
肛门红肿热痛,此种疾病发病比较迅速,容易肿,容易脓,容易溃,并且溃后不能自己变好,需要进行药物的治疗,一般最后的症状较多形成肛瘘。形成脓肿,成脓时间长(10~30日)。临床上这种疾病可分为三期,初期症状是已经形成肿但没有形成脓,中期形成脓但没有形成溃,后期症状为溃破流脓。
直肠狭窄,大体上将是指肛门、肛管及直肠腔道出现狭窄的症状,这种症状会致使肠内容物通过变得比较困难,因此排便出现障碍、并且引起便条变细、急于排便而情况不允许、腹胀腹痛等多种常见的并随疾病。直肠狭窄患者多半会有肛门疼痛、便形细窄、肛门分泌物流出等疾病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指诊和镜检结果诊断并不困难。
肛周炎是指患者的肛门和附近出现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导致皮肤出现糜烂、溃疡、丘疹等皮肤疾病,好发于青年、中年人群,主要的病发特点为结节溃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瘘管。导致这种原因是大汗腺被闭塞,导致细菌增生而感染,大多都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部分人群也有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
痔核是直肠、肛周的血管形成的静脉团,并且里面还有栓子形成,这个就叫痔核。患者在发病时会感觉到局部黏膜突起,在排便的时候有出血症状,而且肛周的表明还有明显疼痛,有时还会感觉肛门附近有异常凸起。导致痔核出现的原因主要为:长时间坐立、反复便秘、长时间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等。
内外痔是指肛肠的内痔、外痔同时发作,通常在肛门的齿线上,内痔和外痔连成一线,在同一部位同时扩张、充血,使两种痣形成一个整体,这一类患者发病是先有内痔,然后因为静脉曲张诱发外痔。患者的病症主要为便血、肛门胀痛,最初在大便时会有偶尔的滴血,然后逐渐为痔核脱出,病情较为严重者无法送回原位。
在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肛门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已发现,对于已经感染HIV的人群来说,其高发病率与性乱交方式明显相关。另外在人类肛门癌组织中也检测到人乳头状瘤病毒存在,提示我们这部分肛门癌也可以通过性传播感染引起;但这种性交方式并不多见,所以其传播方式还待研究
肛门剧痛,是指肛门及直肠周围出现剧烈疼痛的一种症状,这种疼痛发生的时间一般多发生在上厕所大便时、有时也会在便后或者别的时间,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肛门处有很多神经,有比较敏感的感觉,在受到某些刺激的时候容易发生疼痛或剧烈疼痛。肛门痛,为多种肛门直肠疾病所共有。
痉挛性直肠痛,具体来说是一个含糊的概念,人群的发病率不高所以就医率也很低。有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心理精神因素障碍有关。在一项健康人群无胃肠疾病的研究表明,有14%的人最少发作1次直肠疼痛,5%每年发作6次直肠痛,以女性多见。病因不明,有人提出平滑肌痉挛可能是引起痉挛性直肠痛的原因。
直肠疼痛,是指肛门直肠区域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当有剧烈瘙痒感觉或排泄物为黏液、血液并伴有持续瘙痒时疼痛会加重,因为所排物质刺痛了皮肤及神经末梢。因为肛管的皮肤、黏膜边界及肛周的皮肤含有神经纤维,故此区域的损伤疼痛比较强烈。此种疾病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症状,当腹泻、便秘或大便干燥时疼痛会加剧。
肛门感染,众所周知肛门的功能就是排便,而粪便内含有大量细菌,容易感染,所以肛门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此疾病就是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是肛门直肠炎症疾病的发病原因,我国肛肠外科奠基人张庆荣1990年著文指出:“肛门感染对肛门直肠常见疾病的发病和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有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