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部位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以行为障碍最常见。男性多见,大部分患儿于4~12岁之间起病。该病常缓慢进展,可持续至成年,一部分患者药物治疗能控制或缓解,但仍有许多患儿的症状波动,长期不愈,其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遗尿症多见于儿童患者,通常认为是指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中国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协作组将5岁以上儿童,平均每周≥2次尿床,并持续3个月以上,称之为遗尿症。该病的发生与遗传、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等恰当的治疗措施。
睾丸萎缩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某些疾病损伤睾丸,致使睾丸发育不良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较少见,如某些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等;后天性较多见,如睾丸外伤、扭转、炎症、肿瘤,放射线照射、流行性腮腺炎及脑垂体病变等均可引起睾丸萎缩。
抽风的中医说法一般是惊风、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惊风一般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两大类,前者起病急暴、属阳属实,后者病久中虚,属阴属虚。惊厥在西医称为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指的是小儿出现肢体节律性运动和昏迷的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突发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以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和癫痫为常见并发症。大多数病例可治愈。导致小儿惊厥的原因有热性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和中毒性脑病等。好发于6岁以下小儿,发生率约为4%~6%,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婴儿鹅口疮又叫做雪口病白念菌病,常发生于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表现为口腔里有白色的假膜。婴儿鹅口疮是由于机体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与婴幼儿的卫生习惯不好,口腔中残留食物分泌各种分泌物,容易细菌滋生,在自身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鹅口疮。
婴儿痉挛症主要是以婴儿痉挛性抽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比较高发于出生后几天到30个月的小婴儿,痉挛发作时容易被误以为由于饥饿或者尿布湿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引起的,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痉挛发作后极容易引起神经精神损伤症状,以语言障碍、视力障碍和肢体行动障碍为主要后遗症。
小儿发热是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指小儿的体温在各种原因下超过36-37摄氏度的范围。生理情况下的小儿发热可见于环境温度升高,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等,一般可以自行回复。病理情况下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癫痫,甲亢以及中毒等等。除体温升高外伴发食欲减退,寒战,乏力以及惊厥等。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心理疾病。该病的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中毒感染脑外伤癫痫,营养不良,以及患儿脑部的结构异常,和母亲妊娠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早产,产后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出现肢体的小动作,难以自我控制。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冲动和活动过度。治愈性与治疗时期有关,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引起多动症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大脑内神经化学地址失衡、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功能缺陷、妊娠时吸烟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儿童血铅水平升高、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小儿便秘是指儿童发生排便次数,频率降低以及各种排便障碍。小儿便秘可见于消化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病变。如果不存在原发疾病,可能由于活动减少,饮食过多机制,以及服用一些药物所引发的不良作用引起。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等。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患儿生理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易导致感染和肠道功能紊乱。此外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引起的腹泻易迁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婴幼儿腹泻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小儿感冒指的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上呼吸道产生了急性感染。又称为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呛奶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有中耳炎、鼻窦炎、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肺炎、喉炎,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炎和风湿热。预后较好。引起小儿感冒的原因为病毒和细菌侵入,但90%以上的病例为病毒侵入。
小儿鼻炎是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是发生于鼻腔黏膜及其下组织的炎症性病变,具体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小儿得了鼻炎之后,主要表现为流涕,头痛,鼻塞,呼吸不畅等等。严重时小儿鼻炎可以诱发急性中耳炎和急性咽炎。小儿鼻炎的最主要病因是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可由感冒引起。如果急性症状得不到缓解,则会引发慢性鼻炎,经久不愈。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发生于儿童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打喷嚏,鼻子发干发痒等症状。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属于一种变应性鼻炎,在接受寒冷特殊气体等过敏原时,容易发生该病。如果长期慢性发作可能会导致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及鼻息肉等等。
小儿发热是指儿童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小儿采用肛门测温法最常见,如肛温≥38℃或腋温≥37.5℃,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囟门凹陷是脱水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补充液体治疗,多数是因为长期发热或小儿腹泻病所引起。如果为发热引起,属于高渗性脱水,要给予口服白开水或葡萄糖水纠正。如果为小儿腹泻病所引起,多为低渗或等渗性脱水,可以频繁服用口服补液盐,直到尿量增多,囟门平坦,应针对不同病因做出及时的处理。
小儿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及尿糖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该病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有关。临床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餐和消瘦。该病不但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
小儿尿频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泌尿道病证。是可引起小便次数多但没有疼痛的病症。临床以尿急、尿频为特征。可大致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是精神性尿频。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
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小儿不自觉地排尿,俗称尿床。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睡眠时小便自遗,醒后才发觉的一种病证。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
婴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多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菌群失调等引起。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临床多表现症状为腹泻、腹胀、发烧、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多发于秋冬季节。日常护理要多加注意,适当限制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肠道感染。
小儿过敏性鼻炎即小儿变应性鼻炎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简称。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疾病,是指接触变应原后小儿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和感冒不同的是,变应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如空气中的粉尘时发作,且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一般不可治愈,但可以控制。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也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急性传染病。通过药物治疗的手段对症下药,通常采用化痰止咳、止喘和抗过敏药联合使用来及时控制炎症。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多发于婴幼儿时期,这期间孩子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由于体温中枢还没有完全发育,导致身体的散热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如果孩子发热较为严重,就会导致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引起局部、全身的肌肉抽搐,这种现象就叫高热惊厥。
儿童腹痛又称疝痛。伴发有疼痛的腹腔脏器的各种疾患。它是以腹部疼痛症状为主的一种综合征,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即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病变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质、强度及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小儿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可以阻止异物吸入,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任何病因引起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均可引起咳嗽。常见的疾病有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心因性咳嗽等。
小儿抽动一般是指小孩子不经意出现身体抽动的症状,是慢性神经精神综合征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发声性抽动和运动性抽动,经常伴随着多动、注意障碍、强迫或其他行为障碍等。患病的儿童一般年龄大多在2-15岁,男童比女童产生的多,病程一般比较缓慢。小儿抽动虽然对形象有影响,但对智力和寿命一般无影响。
小儿包茎指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小儿包茎的主要症状包括包皮过长、包皮翻不过来,而且会引起小儿的小便困难,严重的会感染炎症,觉得小便腾涌,长时间会影响到阴茎的发育。小儿包茎是常见的男宝宝疾病,大多都是属于生理性的,随着时间会自愈。也有些宝宝包茎是病理性的,还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儿童偏食主要是指对某一类(或者某一层)食物表现喜厌的不良习惯。偏食人群主要以婴幼儿为主,部分成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偏食情况。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原因、家庭环境原因、微量元素的缺乏等。长期偏食、挑食,孩子容易得皮肤病、近视眼,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健康问题。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原名组织细胞增多症X,又称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X,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患,骨髓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是其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而在临床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病发病率为1/20万~1/200万,主要是婴儿和儿童,也见于成人甚至老人,男性患者居多。